多年来,政府补贴和相关政策一直努力把中国打造成全球汽车强国和电动车领导者。中国的本土车企实现了这些目标,收获比计划还多——但多出来的都是问题。
2025年夏日的成都,在这座拥有2100万人口的城市郊区的一家购物中心,巨大的展厅正在提供超低价的新车优惠。
如果你想买一辆新车,在这里至少有5000辆供你选择。本地生产的奥迪打五折。中国一汽生产的七座SUV售价约2.23万美元,比标价低六成以上。
这些优惠由一家名为Zcar竹子买车的公司提供。该公司称自己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处大批量购入车辆。如何做到如此低价?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的汽车太多了。
新车伪装二手车
多年来,政府补贴和相关政策一直努力把中国打造成全球汽车强国和电动车领导者。中国的本土车企实现了这些目标,收获比计划还多——但多出来的都是问题。
路透社的调查发现,中国的本土品牌生产的汽车数量,远超这个已经是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吸收能力。
因为车企努力追赶政府制定的生产目标,而不是消费者需求。
这使得几乎所有车企都难以盈利。中国的电动车售价不到1万美元,而在美国,售价低于3.5万美元的车型屈指可数。
那么卖车的人赚了吧?不,上月公布的一项行业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经销商也难以盈利。车场被库存挤满。经销商只能通过大幅降价来应对。
一些零售商甚至批量为未售出的汽车上牌和投保。这样一来,车企可以把这些车算作已售出产品,经销商也能获得厂家返利和奖金。
多余的车辆流入像Zcar竹子买车这样的特殊市场。还有一些出现在类似抖音的社交平台上,低价甩卖。
甚至有些还被包装为“二手车”出口海外,尽管里程表仍显示“零公里”。
不用说,还有一些始乱终弃,被扔进杂草丛生的汽车坟场。
2024年,比亚迪3000辆新车抵达德国不来梅港
在党面前挣表现
许多业内人士和分析师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可能重演房地产和光伏产业的剧烈动荡。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政策优先考虑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下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而非利润和可持续竞争。地方政府为了产能和税收,向车企提供廉价的土地和补贴,导致全国各地产能过剩。
曾在中国一家电动车初创公司工作过的澳大利亚宏观经济评论员鲁珀特·米切尔(Rupert Mitchell)说:“当北京发出这是一个战略产业的信号时,每一个省长都想要汽车工厂。他们要在党面前挣表现,结果就是车企加大投资。”
路透社表示,其调查基于成千上万条汽车销售信息、数百份政府文件、官方媒体报道、法院档案和消费者投诉。记者还采访了约20位业内人士,包括经销商、买家、分析师和车企高管。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品牌在推出新车型方面已远远领先外国竞争对手。但推动汽车行业爆炸性增长和创新的政府政策,如今却在整个国内销售链条上制造“双输”的交易。
中国的工信部和商务部没有回应有关行业困境、整合前景以及政府政策在加剧产能过剩中的角色的提问。国家发改委和负责中央政府媒体事务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未作回应。
唯一出路是大量倒闭
这场潜在危机对中国经济有巨大影响。汽车行业及相关服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此前,中国决策者否认美欧官员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欧美担心廉价进口冲击本国工业。但近几个月,中国官员承诺将遏制包括电动车和光伏在内行业的价格战。
咨询公司盖世汽车研究院(Gasgoo)称,中国车企的工厂产能可生产去年实际产量两倍的汽车,即5500万辆。问题在燃油车领域尤为突出,因北京推动电动车,燃油车需求近年急剧下降。与此同时,电动车工厂数量激增。
另一家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预测,到2030年,中国129个电动车和混动车品牌中,只有15家能在财务上维持下去。
中国的价格战已进入第三年。一些分析师称,唯一的出路是让许多车企倒闭。但许多官员抗拒这种“硬手段”,因为可能导致大规模裁员和消费下滑。
受影响者不仅是中国车企。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2%,降至今年前七个月的31%。欧洲各国政府担心廉价中国车涌入,冲击本国工业。美国几乎全面禁止中国车,理由是国家安全和不公平竞争。
房地产角色继任者
中国汽车市场的混乱,北京的政策制定者早已埋下伏笔。上世纪90年代起,党就希望中国在汽车产业最大的变革之一——电动车崛起中占据主导地位。
2009年,北京启动了一项计划,鼓励车企生产电动车,并推动消费者购买,背后有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支持。
到2017年,电动车仍未普及。当年,中国政府官员起草了一份汽车产业政策蓝图。这份长达1.3万字的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产汽车3500万辆,几乎是美国年度销量纪录的两倍。
彼时,中共当局正在处理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并开始抑制过度投资。汽车产业蓝图因此成为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房地产税收后的一个替代性经济支柱。
2017年的规划引发地方政府疯狂争抢电动车企业。到去年,中国接近这一目标,全年生产超过3100万辆汽车。
长丰和亦庄的故事
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套模式:地方政府向车企提供优惠条件,作为交换,车企承诺完成生产和税收指标。车企往往更关注完成这些指标,而不是盈利。
押对车企可能带来巨大回报。2021年,安徽长丰县政府用廉价土地吸引比亚迪。这个原本以烙饼产业为主的县城,迎来了一座比亚迪超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