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楼市寒意更甚。孟梅的故事,并非孤例,而是当下楼市困境的一个真实写照。
时间倒回至一个月前,家住武汉的孟梅,为了周转资金,无奈之下决定出售位于市中心的老房子。这套房子,承载着她与丈夫十三年的生活记忆,见证了他们的结婚、生子和创业。谁知,某壳置业顾问的一通电话,却如同一盆冰水,将她彻底浇醒。
“两个月前你们还说能估到180万,现在挂牌出售,却只值108万?我宁愿砸手里也不卖!”电话那头,孟梅对着中介顾问怒吼,胸中怒火难以平息。
这并非无理取闹。孟梅的丈夫前年生意失败,背负了230万的债务。为了偿还债务,他们已经变卖了光谷的房产,那套房子当年以320万购入,最终却以278万的价格出售,加上贷款,损失超过60万。如今,孟梅所在的公司也宣告破产,失业的她只能依靠微薄的积蓄度日。这套位于市中心的房子,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退路。
过年期间,孟梅曾向中介打听过房价,当时得到的答复是,同类型房屋的成交价在176万左右,如果房屋装修保养得当,还能卖到更高的价格。考虑到四年前她曾花费十多万元对房屋进行翻新,更换了全新的热水器和抽油烟机,她原本期望至少能以180万的价格挂牌。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108万的报价,甚至还不保证能顺利出售。
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孟梅无法接受。这套房子,在2019年武汉楼市的巅峰时期,同小区同类型房屋的成交价曾超过240万,如今却被腰斩过半,这让她心如刀绞。更重要的是,这套房子不仅仅是一处房产,更承载着她和丈夫十多年的情感寄托。
尽管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试图提振楼市信心,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当前楼市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截至2025年8月,全国一手房存量总额超过7.6亿平方米,比去年底还增加了1000多万平方米,加上二手房库存,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另一方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购房者持币待购,对各种刺激政策反应冷淡。此外,中美两国央行息差持续扩大,也加剧了资金外流的压力。
在楼市博弈中,房东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曾经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花费真金白银购入房产,付出了装修成本、银行利息、税费和维护成本,以及难以估量的情感价值。然而,市场却毫不留情地挥舞着大镰刀,将他们的希望击得粉碎。“房子不卖了,哪怕烂掉也不卖了”,这句气话,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房东的不甘,更是对现实的无助和无奈。
楼市的铁律是,房价最终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买房的人多于卖房的人时,房价自然水涨船高;而当卖房的人多于买房的人时,买方市场便占据了主导地位。时代洪流之下,个人如同一粒沙尘,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在楼市寒冬中,孟梅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