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与于朦胧:逆转潮流的两起悲剧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查理·柯克与于朦胧:逆转潮流的两起悲剧
作者:
美国时间9月10号,北京时间9月11号,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有两个年龄相近的著名人物几乎在同一时间遇害,一个是美国31岁保守派活动家的查理·柯克,一个是中国37岁的知名电影演员于朦胧(英文名Alan Yu),照理说这两个人本来是扯不到一起的,但是,这两人之间除了死亡时间几乎一样和年龄相近外,还有一个非常相近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死所引发的巨大的、超出许多人意料的社会反响。查理柯克的死亡已经被许多人称为是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重要的历史性事件。那么,于朦胧的死,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Commentaries时评, Journalism我的报导

(注:此文英文版发表在日本《产经新闻》旗下英文杂志 Japan Forward上。)

引言:美中两国同时发生的两起悲剧

美国时间9月10号,北京时间9月11号,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有两个年龄相近的著名人物几乎在同一时间遇害,一个是美国31岁保守派活动家的查理·柯克,一个是中国37岁的知名电影演员于朦胧(英文名Alan Yu),照理说这两个人本来是扯不到一起的,但是,这两人之间除了死亡时间几乎一样和年龄相近外,还有一个非常相近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死所引发的巨大的、超出许多人意料的社会反响。查理柯克的死亡已经被许多人称为是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重要的历史性事件。那么,于朦胧的死,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于朦胧的成名之路

于朦胧出生于1988年6月15日,19岁时参加电视综艺演出首次出名,发行过歌曲专辑,在中国多部电视剧中中担任主演,成为新生代人气明星,在社交媒体上有近3000万粉丝。我本人就看过他参演的58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写过评论。据媒体报导,2023年,这部电视剧的网络播放量就达到了522亿,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冠军,而到现在,它的播放量已超过了600亿。

于朦胧在这部电视剧中虽然不是第一男主角,但扮演的是女主角的哥哥,是电视剧中的设定是全天下“第一美男”,所以,随着这部电视剧的走红,于朦胧的人气当然也是水涨船高。

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故”

9月11日,网上突然传出消息,说他坠楼身亡了。知名度如此之大,又如此年轻的人气明星的死亡当然就立刻引发巨大关注。

官方迅速将此定性为“饮酒意外坠楼”,警方在24小时内就排除了刑事嫌疑。

然而,这个定性立刻引来了民间巨大的质疑。他坠楼时在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阳光上东小区的朋友家中,而那个小区的房子的窗台很高、窗户向内开,且外面还有纱窗,几乎没有会因喝醉了就不小心从窗户摔下楼死掉的可能性。

很快,各种爆料就在网上流传开了,虽然有不同版本,但基本说法是一致的,说是他在参加一个聚会时被强行灌醉,然后有喜欢男色的大人物对他实行了强奸,有的说是轮奸,而他因为反抗,被扔下楼摔死的。

还有一些网民贴出一些据说是他被扔下楼时的视频,和他被折磨时的惨叫声。

紧接着,网上爆出17个参加了那个聚会的人员的名单,其中有一个人被指是中共党内事实上的二号人物、习*近*平的心腹蔡奇的私生子,还有人把他的照片和蔡奇的照片放在一起做对比,认为他们很像。

还有人说,于朦胧被杀,是一个他掌握了中共权贵利用影视圈洗钱、把钱转出中国的黑幕,他把证据放在一个U盘里。那些人逼他交出U盘,他不肯,于是被杀。

更有人把他与前一段时间火遍全网的据说的习*近*平的私生女的杨兰兰联系在一起。

所有这些传言当然都无法得到证实或证伪,官方所做的就是严密的封锁消息,甚至连于朦胧的名字都封锁了,在网上发不出来。

网民与官方封杀之博弈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遭遇这样严密的封锁之后,任何热门话题都会在几天内冷却下来,失去热度,网民们又会去追逐下一个热点话题。一个演员,就算他是个很著名的演员,到底又有多重要呢?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事可能会跟其他许多曾经很热的网络事件一样,很快失去关注度。

但是这一次,这些人,包括一些很知名的中国事务观察人士,都错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了挖掘真相的行列,也发现更多关于于朦胧的故事。

人们发现,在当今已经非常糜烂的影视圈中,于朦胧是一个难得的没有任何丑闻的阳光男孩。他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虽然成名很早,却过着很俭朴的生活,穿很普通的衣服,却不止一次拿出几十万元捐助给灾区。

又有人特别提到,在很多演员不惜出卖色相换取角色的当下,于朦胧却断然拒绝一个有钱的富婆想包养他的要求,为此他被雪藏三年,没有戏演,但他从未屈服,也多次表示不会自杀,还鼓励大家要好好活着,千万不要自杀,等等。

他的善良和不愿在污浊的圈子里与他人同流合污这一点,打动了许多人。人们在问:如果连这样的顶流明星都可以无缘无故的被消失掉,我们作为寻常百姓,还有什么指望?

于是,网民们想尽各种办法继续发声。比如,在中共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当主播们鼓励大家一起走入北京美丽的秋色时,大量网友留言说,“去了能不能回来呀?”有的说,“自由落体,”有的说,“去了被摔下来咋办?”有的问,“去干嘛?去落地成(骨灰)盒吗?”他们都不提于朦胧的名字,但大家都明白,他们在以非常隐晦的语言质问于朦胧的死因。

在沉默了十天以后,官方突然发通报说,为打击网络谣言,他们已经抓了三个就于朦胧的死亡在网上散布谣言的人。

这一下,网民更加舆论哗然。官方没有正面回应网民的任何质疑,反而抓捕发出质疑的人,许多人开始翻墙到海外寻找真相,有消息显示,VPN下载量激增,海外华文媒体订阅突然上涨20%。

而到目前为止,有关于朦胧的帖子的阅读量,已经超过300亿。

政府公信力与民怨大爆发的风暴

有人说,中共显然低估了于朦胧之死的冲击,这事件目前已经演变为一场公信力和民怨大爆发的风暴,也触动了许多人心中最后的底线。他们想尽办法继续“冲塔”,比如在央视视频下评论留言,在国务院“留言板”大规模留言,打爆警方电话等,他们还以各种方式避开关键词,交流可以继续抗争的办法。

比如有一个帖子说,我们的坚持非常有意义,逼着官方发出那么没有水准的通知就是一个证明,证明他们已经慌乱了。他们再想像以往那样一手遮天已经很难了,这场战斗,我们有这么多人,我们可以打下去,因为我们是为了正义和善良团结在一起,这种力量只会越来越强。而对方只是为利益绑在一起的恶徒,最终危及到某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内部瓦解,所以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

然后下面用很多的篇幅讨论了各种可以持续发声、保持热度,又不让自己陷入危险的方法。

老实说,中国网民们在这个事件上所表现出的坚持,也让我有些意外。我找不出原因,只能说,可能是如中国人所说,天象变了。

五个问题:背叛、恐惧及绝望

近两年,因为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差,一名非常擅长做宏观数据分析的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前景非常悲观。他认为,中共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让顶层权贵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下一步一定会以饿死一半中国人为代价,让全中国进入一种类似北朝鲜的社会大抑制模式,而底层民众,基本没有反抗的可能性,甚至是没有反抗的意愿。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曾铮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4/228627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