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贴我讲川普奇袭伊朗,他也绝不姑息对手,那么MAGA(美国再次伟大)遭遇中国崛起,他将如何对待这个太平洋上的对手,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旋即美国亚太策略就出来了:在全球战略部署上的"内向化"倾向——强调本土防卫与西半球安全,淡化对中国威胁的关注。
美国战略收缩,一上来就是抛弃太平洋那一头的东亚,也不奇怪,上个世纪便是如此,只不过中国也遭遇了一场毛祸和文革,幸存者邓小平谨慎地制定“韬光养晦”策略,避开锋芒,养精蓄锐,并不对美国构成威胁。然而,东亚是一个波诡云谲的所在,因为有日本与中国两个充满耻辱加复仇心的民族,美国只要稍一幼稚大意,便令敌仇崛起,太平洋不靖,此非虚言,而是历史昭示如此。
一、东亚架构六十年
今天梳理一下东亚架构,才发现一个“现代化论述”,即中日俄三国近代史,以及关于二战(抗日战争)、冷战、共产国际史、中国现代史及改革史等多层次综合课题,血火积淀下来的,却真真切切是“非预期”后果,显示历史不由人的冷酷无情,以及枭雄们的白忙一场。
近代的东亚,充满血与火、崛起与衰败、侵略与奴役,皆导源于西欧现代化及西化东渐,刺激了中日俄三国在东亚的现代化竞争。
不止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大清惨败于日本,俄罗斯也败于日本,日俄战争为争夺旅顺而血战,俄国失败后,损失了用作维持其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国内动荡不安,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革命,12年后便是"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上台,这场革命从此改变世界格局,也在东亚产生极为怪异而错乱的后果:
1、一种共产党政权和“共产国际”从此与欧美和民主制度对决至今;
2、苏联向中国输出革命,斯大林同时扶持国民党和共产党,令其火拼出一个受其控制的中国政权;
3、日本殖民关东后入侵中国,罗斯福与斯大林结盟对决希特勒,需要蒋介石在东亚拖住日军以待美军返回太平洋战线;
4、毛泽东在延安战胜亲苏的王明博古,并保存实力以期下山摘桃;
5、日本投降后,国共内战四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但拒绝"国际托管",一心反攻大陆;
6、毛泽东向斯大林讨还旅顺港和中长铁路,而苏联因据海参威驻扎太平洋舰队基地,并未失去它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7、夺得中国政权的共产党彻底搬抄苏联制度,实行一党专政的计划经济,并为了赶超西方而大跃进,导致大饥荒饿死数千万人;
8、文革后实行改革的共产党,仍然需要一个仇外的意识形态,开放三十年的假想敌还是日本。
这幅眼花缭乱的图景,可以归纳出一点什么?
1、旧式帝国模式,在现代化竞争中注定沦亡,中俄皆为注脚,但是帝国崩溃之后,为什么不能导向民主宪政,中俄皆未给出答案;
2、日本"维新"后却选择"帝国"(强国、称霸)道路,是西方逼迫的吗?
3、中俄竞争失败而选择集权模式,反而由弱变强,俄罗斯在斯大林独裁下成超级霸权与美国冷战半个世纪;中国在毛泽东独裁下未能修成霸权,却靠邓小平“韬光养晦”策略大器晚成,而今“五步”几乎“支配世界”;
4、日本以一岛国雄霸亚洲,又以偷袭伎俩与美国死磕,最终以亡国的途径建成民主宪政,也保住天皇制度;
5、俄罗斯经济崩溃、帝国解体、分崩离析、人口萎缩,退为二等国家。
二、东亚不确定性
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以来,东亚的区域政治,基本上只是美苏战略对抗的一个次要的投射点。朝鲜半岛的三十八度线、中南半岛的北纬十七度线加上台湾海峡,既成为美苏之间的一条冷战疆界,也构成了东亚的一道屏障。东亚地区便在这个结构下持续了四十年的相对稳定。日本的"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都是在这个构架和这段稳定期内实现的。
冷战的结束,苏联崩解;英国经济衰退,美国也发生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衰退,失业剧增,工厂倒闭。相比之下,地球另一边的东亚,似乎成了一个亮点。日本不仅在1985年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8年也成为最大的经济外援国。1991年,台湾外汇存底依然超过八百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同时,台湾通过大选暂时化解了困扰台湾社会多年的统独危机,政局趋于稳定。朝鲜半岛军事对峙缓解,南北双方共同进入联合国,接着又共同签署了互不侵犯、交流与合作协议以及朝鲜半岛非核化宣言。即使在八九年"六四"屠杀后最不被看好的中国,也出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去年外贸出口总额一千三百多亿美元,顺差八十多亿美元,外汇存底增至四百多亿美元。
但是研究世界战略的专家们都不看好东亚,这个区域的结构性整合还不明朗,东亚对于世界的未来就成了一个所谓"关键的非确定性"(critical uncertainty)。
东亚虽然充满着创造的巨大潜力和无比的机遇,却因为缺乏区域性的结构而前途未卜。与欧洲相比,亚洲始终缺乏象北大西洋公约(NATO)那样的结构性组织来协调区域性关系。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发展协会(APEC),试图产生欧洲共同体(OPEC)那样的经济协调组织,还只是一个开端。亚洲各国间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将是区域性结构整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从短期来看,美国在亚洲的角色变迁,及日美关系的嬗变将左右东亚的走向;从长程看,则是中日间的关系,这两个在历史上就执亚洲牛耳的民族如何相处,将决定整个东亚的命运。
日中关系是亚洲的关键。历史上日本是中国的最大挑战者,而未来中国则是日本的最大挑战者。日本对华政策之两难:一方面,日本不愿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又感到担忧。
然而,当日美关系和中美关系都趋于紧张的情况下,日中关系却明显地接近了。这种微妙的情形,在"六四"以后更加表面化了。日本不愿加入西方对华经济制裁,日资趁机进入华、港,从1989年12月开始,日本成为香港最大的外来投资者,日资占香港银行存款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六。日本为自己的做法向美国辩解说,中国之于日本,并非如美国那样只是一个战略筹码,可重可轻;中国是日本的近邻,战略利益息息相关,日本不能轻易得罪中国。
美国、日本、中国、韩国朝鲜等,在这个架构中互动了超过半个世纪,结局是:
1、"工业东亚"烟消云散;
2、"大中华经济圈"被中国崛起取代;
3、"东北亚经济圈"始终没有出现,朝鲜依然是一个"核爆点";
4、日本一直在美中之间挣扎、投机;
5、"民族主义"勃兴成为集权的帮凶;
6、中国经济起飞制度倒退;
7、美国过早撤离亚太,乃是这一切的主因。
三、东亚的悲惨与错乱
今年“六四”忌日,中国无声而惨淡,但是它的邻邦又生变局,韩国再次落入左派亲共势力手中,有传闻称此乃北京的招数得逞,谁知道呢?
东亚再次陷入迷雾泥潭,台湾不也乱糟糟的,难道不是有一只大手在操弄,跟首尔背后同样的那只大手吗?总之太平洋西岸不清净,皆因美中对决,东亚这些小国小邦均有“民族主义”原教旨作祟,韩国尤甚,它跟中国很像的一点,便是爱拍“抗战神剧”,去年的贺岁强档《哈尔滨》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53937272765407&id=100044474347796便是,韩国的仇日甚于中国,历史恩怨积重难返,恐怕也是北韩至今被一个极权统治而南北分离的根源,民族主义乃专制的根基由此可知,而朝鲜(韩国)被这种意识形态统治了一百年,丝毫没有缓解迹象;这个民族还有一样奇葩,就是跟近旁的“大汉族”争正统,弄出一些“黑色幽默”(参见《这不是泡菜问题》,https://www.facebook.com/841628330/posts/10159066622768331/?)。
然而,或许高丽人也拥有悠久历史且是一个优秀民族,而跟近旁的大和族和汉族,在历史演变中纷争种种,尤其近代百年陷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而日本率先“现代化”并与美国争霸太平洋,俄罗斯、中国、朝鲜皆沦为失败者,然后被耻辱铸成意识形态,继续外争霸权、内奴国民,也将自己的民族性格煎熬成“憎羡交织”(参见《诡谲历史怪手,拨弄“中日”角色互换》https://www.facebook.com/841628330/posts/10161292882128331/?),这三国从未迈进宪政的门槛,韩国总统尹锡悦又下狱也是明证。
美国在大卫营撮合韩国与其世仇日本,苦心孤脂,实乃历史已然翻转,太平洋引来一匹战狼,否则无此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