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三架“引擎”,全部出状况…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习*近*平的三架“引擎”,全部出状况…
作者:
北京当局近年来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特别是电动车产业。中共透过巨额补贴、地方政策倾斜与行政指令,试图将电动车打造成经济转型的支柱。然而,由于车企主要追逐政府设定的生产目标,而非真实市场需求,结果导致严重产能过剩。

北京当局近年来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特别是电动车产业。中共透过巨额补贴、地方政策倾斜与行政指令,试图将电动车打造成经济转型的支柱。然而,由于车企主要追逐政府设定的生产目标,而非真实市场需求,结果导致严重产能过剩。企业被迫陷入恶性价格战,不仅获利大幅缩水,还衍生出经销商虚挂车牌、伪投保以骗取返利,以及“零里程二手车”倾销海外等乱象。

据《路透》报道,分析师担忧中国汽车产业恐重演太阳能与锂电池产业的覆辙。中共政策往往优先考虑就业与短期经济成长,而忽视企业长期利润与国际竞争力。地方政府为争取政绩与税收,更是提供廉价土地和补贴,推高全国产能。曾在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任职的澳洲评论员密契尔(Rupert Mitchell)直言:“当北京当局宣布电动车是战略产业时,各省长纷纷抢建工厂,只为在党面前表态,导致盲目扩张。”

数据显示,中国车企新车款推出速度已领先外国对手,但政府政策制造的“泡沫繁荣”正在反噬国内市场。汽车产业与相关服务占中国GDP10%,若危机爆发,冲击将极为深远。谘询公司盖世汽车研究(Gasgoo)指出,中国车厂产能高达5500万辆,是去年实际产量的2倍。艾睿铂(AlixPartners)则预测,到2030年,中国129家电动车与油电混合车品牌中仅15家有望存活。

北京当局多年来透过政府补贴和相关政策,来扶植电动车、太阳能板和锂电池产业,却造成产能过剩后果。(欧新社档案照)

进入第3年的价格战已重创车企财务。据《中国第一财经》报道,今年上半年,丰田虽获利年减逾30%,仍是中国16家上市车企总获利的1.9。分析师认为,唯一出路是让大量车企破产,但中共官员担心大规模裁员与消费萎缩,普遍抵制这种“硬手段”。

中共政策失衡不仅伤及本土车企,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占率也从2020年的62%,跌至今年前7个月的31%。在国内需求低迷下,中国车企被迫大举出口,但欧美已通过征收高关税遏制其低价倾销。

电动车是习*近*平提出的“新三样”经济增长引擎之一,另两项为太阳能与锂电池。然而,《路透》今年8月披露,中国五大太阳能企业去年悄然裁员近三分之一,显示行业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暴跌困境。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为代表的电池巨头,至2025年规划产能已达4800 GWh,远超市场预计需求的100 GWh。这意味着电动车用锂电池也将面临严重过剩。

综上所述,中共力推的“新三样”如今全线告急:电动车、太阳能、锂电池均陷入产能过剩、价格崩跌与巨额亏损的三重困境。习*近*平的产业战略非但未能带动可持续发展,反而可能埋下更大的经济与社会风险。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依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大厂到2025年规划产能来看,已达4800GWh(百万瓩时),但市场需求估仅100GWh,电动车用锂电池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由此来看,习*近*平的“新三样”经济成长引擎已全部出状况。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23/228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