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暴力性“斗争会”的最早的受难者—李敬仪和吴天石之死
作者:

李敬仪,女,1966年时是南京师范学院教务长,中共南京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1966年8月3日,被从家里拖出“斗争”。她被“游街”和殴打,在“斗争”过程中气绝身亡,时年53岁。

吴天石,男,李敬仪的丈夫,文革前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文革一开始被中共江苏省委当作运动对象,在报纸上点名批判。和李敬仪一起被“斗争”。昏迷两日后死亡,时年56岁。

李敬仪和吴天石,是江苏省最早在大规模的暴力“斗争”中死去的两个人。就现有资料来说,也是全国在文革中最早在“斗争会”过程中被打死的两个人。

南京师范学院的校园,是原来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之一。教学质量很高,校园也以典雅美丽著称。1949年以后,学校改换了名字,学校的领导人也都换成了共产党人。吴天石是资深共产党人,在1949年以前就从事教育工作。共产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教育界工作,后来当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是江苏省教育界的最高领导人。

1966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了一个《通知》,后来这个文件被叫做“516通知”。这个“通知”也一般被视为文革的开端。在这个“通知”中,毛泽东亲自写的段落说:“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于是,在文革开始的时候,这五个“界”,就成为文革的重点。

“516通知”当时只有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知道。一年以后,这个通知才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普通老百姓才读到了这个“通知”。通过这一“通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还发放了其他文件,在那些文件中,只有毛泽东1966年5月7日给林彪的一封信,是在1969年全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其他则至今还不准老百姓和学者阅读。

在516通知发出的同时,5月4日到26日,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时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军队的总参谋长罗瑞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后来被简称为“彭陆罗杨”,被指控为“反党份子”。他们失去了他们的职位,并且被软禁了。另外,在北京发动了攻击吴晗的京剧剧本“海瑞罢官”之后,又在报纸上攻击“三家村”,即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个人用来写杂文的一个集体笔名。然后,1966年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写的大字报,攻击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陆平等人是“反革命黑帮”。

一批人很快就被“揪出来”或者被“打倒”了,这是当时所用的词语,“揪出来”和“打倒”的意思是失去原有的职位,被报纸“点名”,被冠以“黑帮”“反革命修正主义份子”一类罪名,“揭发”“批判”和“斗争”。同时,在当时的体制下,还意味着从原来的比较大的住房中被赶出来,家属子女受到牵连,等等。至于是什么样的“斗争”,当时的情况可能有所区别,下文还要说及。

在各省,也象北京,都在当地找到了一些人,作为当地的文革对象。吴天石就是江苏省的在文革最开始被中共江苏省委选中的文革重点对象之一。他是教育厅长,教育界的领导人,教育界是毛泽东确定的文革要“夺权”的五个“界”之一。另外毛泽东在1966年5月7日给林彪的那封信中明确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通知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所以吴天石是文革的总方针早已规定了的文革对象。虽然实际上教育一直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吴天石虽然是一省的教育厅长,其实没有很大权力来对教育事务自作主张地作什么。另外,吴天石和另一作者合作编写过一本小册子,题为《谈谈我国古代学者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1962年出版。当时批判“海瑞罢官”和“三家村”,对其他的出版物也往往照同样的不讲理的方式作出捕风捉影的“批判”,都变成了“毒草”。加上当时即使是教育界领导人出过书的也不多,写这本书也就是吴天石的突出的“罪行”。

在文革后,江苏省委的领导人说,他们受到在他们之上的“中央”的压力,所以只好把吴天石当作了打击对象。看来是“中央”规定各省必须都找到自己的“三家村”和“黑帮”。不但江苏,其他各个省也都这样作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国文革浩劫遇难者纪念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22/228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