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国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民国
17岁休夫 26岁开公司 102年前苏州女子太现代(图)
2025-09-28

她是民国奇女子,出身苏州状元府,16岁失怙,被兄嫂远嫁;17岁因丈夫媚外求荣而毅然离婚,净身出户;21岁成为沪上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26岁开电影公司当老板;后又跨界成为中国美容业先驱。她的一生,写满抗争与传奇。她的名字叫王汉伦。1903年,王汉伦生于苏州彭家,原名彭剑青。祖上曾出...

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图)
2025-09-26

土匪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当时的土匪不仅人数众多(据有关史料记载,全国约2000万),而且分布全国各地。作为专以掠夺为生的土匪人群,在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时,也需要有组织和纪律。通常在土匪组织内部,设有种种头目,头目之间,各有职守,不相逾越;为了约束成员的行为,他们有各种规...

逻辑学在中共国的消亡(图集)
2025-09-25

逻辑课的长久缺席,必然给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使之呈现出一种思维上的病态。诉诸情感、诉诸传统、诉诸暴力……等背离逻辑的交流方式,常常在社交媒体上泛滥成灾。公共话题的讨论,沦为无意义的互撕口水战,乃至发展成“用U型锁说话”。 没有逻辑的人,生活注定是混乱不堪的,无法明辨是非,不能控制情绪,而沦为生活的“糊涂蛋”。 逻辑不是知识,逻辑不生产知识,它所做的事就是提供我们一套严谨的规则,用来组织和运用知识。 逻辑学,可以给人一个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认知。毕竟人生短暂,我们都不想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民国那些人》试读: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图)
2025-09-17

胡政之(1889-1949)名霖,字政之,以字行。四川成都人。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青年查良镛站在报馆宿舍门口,看着胡政之一步一步走下斜坡。他问:胡先生,你就会回来吗?胡回答:就会回来。说完淡淡一笑。在这笑容中,查良镛看到了一种凄然的神色,于是立在门口呆了...

民国开山记者黄远生:为新闻理想殉身(图)
2025-09-11

1915年圣诞夜傍晚,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发生了一起枪击暗杀事件,被刺男子当即死亡。不久,美国各报登载新闻,表明该男子就是当时的报界奇才黄远生。此后人们对凶手的身份众说纷坛,直至1985年真相才水落石出。民初新闻业巨擘,在中国近代史上错综复杂的转变时期横死海外,这是否和当时风云诡谲的...

冯玉祥拥42万大军仅次蒋介石 为何是最先垮台(图集)
2025-09-06

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的42万大军迅速缩水至数万残部,最终落得地盘尽失、无家可归的下场。他曾试图依赖苏联支持东山再起,但因其个人反复无常的特质,最终被苏联抛弃,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一支军队的强大,绝非单纯的数量堆砌。缺乏凝聚力、制度化管理、可靠后勤与长远战略眼光的军事集团,人数再多也只是纸老虎。蒋介石虽兵力稍逊,却凭借着稳固的经济基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与灵活的政治手腕,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黄金荣当众羞辱杜月笙,杜月笙只说了8个字,足见他的气魄(图)
2025-09-05

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网络图片)提要:在民国时期的上海,黄金荣和杜月笙是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后来居上,他只要跺跺脚,整个上海滩都要震一震。杜月笙原本在上海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吃饭都成问题。后因投靠黄金荣门下,受到了黄金荣的提拔,才一步步走上了人生...

90岁老人旧照惊艳60万人:女生能漂亮到什么程度?(组图)
2025-08-28

容颜终会随光阴老去,但坚韧与善良,却能穿越时空,永远动人!

一位民国女县长的传奇经历(图)
2025-08-23

一位民国女县长的传奇经历。(图片来源:国史馆)2021年元旦前,在四川省筠连县海赢镇外几十里一个偏远的农村里,一位满头银发瘦弱憔悴的老年妇女在贫病交迫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她就是在中华民国时代曾被委任为四川省珙县县长的陈贤云女士。享年92岁,这个岁数在当今社会虽不能算特别高寿,但既...

民国著名女记者 中共治下大右派(图)
2025-08-07

在中华民国时代,她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在中共治下,记者只是中共手中的工具。当中共不想用你这个工具时,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你整趴下了。 其实,客观历史事实是:1957年根本不存在什么“章罗联盟”,也不存在“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这个文汇报的“民盟右派系统”。 毛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民国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君子末路(图)
2025-08-02

1965年,文革伊始,弟子汪篯因为和陈寅恪的师徒关系被批判,最终自杀。此事对陈寅恪震动极大,一病不起,夫人为了保护他,屡屡遭到红卫兵殴打。红卫兵故意把高音喇叭置于陈寅恪屋后,这位患病的老人一听见喇叭声就尿裤子,造反派却还不甘心,进而将喇叭干脆绑到其床头…… 1969年,不能进食的陈寅恪泣血而亡,百年史学大家,国学泰斗就此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