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忠:攸关台湾印太与欧洲布局的两场选举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赖怡忠:攸关台湾印太与欧洲布局的两场选举
作者: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10月4日:日本执政党总裁选举与与捷克国会大选

十月四日在日本与捷克的两场选举,对台湾的外交布局会有重要影响。日本是执政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出线的总裁极可能成为日本新首相。而捷克的国会大选导致变天,与台湾没有太多关系的“不满人民党ANO”党魁巴比斯回锅执政。位于印太与欧洲出场的同日选举,对台湾外交布局有重要影响,我们不能够轻忽。

高市早苗用了一年秣马厉兵,今天如愿以偿

在选前大家多预测自民党总裁选举会进入第二轮,而可能第二轮人选可能会是小泉进次郎、高市早苗、以及林芳正这三位。选举过程是不出意料的,由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进入第二轮选举。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高市在首轮就是最高票,并进而在第二轮胜出。高市在第一轮领先与最后胜出,都让外界观察家的眼镜碎落满地。高市在第一轮的国会议员拿到64席,第二轮拿到149席,小泉则是在第一轮国会议员拿到80席,第二轮拿到145席。显然高市在第一轮的国会支持是低于小泉,甚至也比林芳正低(林芳正拿到72席)。

高市在国会议员失去的是被她在地方党员投票补回来。高市在第一投票就拿到地方党员119席,而小泉进次郎只拿到84席,林芳正更只拿到62席。显然自民党基层对高市的支持热情远高于小泉以及林芳正。之后在第二轮投票时,麻生一席“尊重地方党员投票意愿”的发言,被认为大幅影响了麻生派议员的投票意向,再加上原先投其他议员的票之重整,使得高市之后胜出,这导致在二轮的议员票上,高市也领先小泉四席。至于地方党代表的票更呈现高市超过三倍于小泉的状况。

相较于2024自民党总裁选举,高市也是在第一轮领先石破,但在第二轮票时败下阵来。只不过当时高市在第一轮投票时国会议员票有72票居第二(落后小泉进次郎的75票,但遥遥领先石破茂的46票),在地方党员支持上冲最高(109票),但最后在第二轮败给各派系的合纵连横(173:189),地方党部票也落后石破5席(21:26)。据说高市在2024自民党总裁选举失利并拒绝石破请她担任自民党总务会长一职后,即积极勤走地方,这次高市就是凭借其在自民党基层党员的绝对优势辗压对手,为第二阶段的议员投票打下基础。

高市在2000年就曾预告要在2010年当首相

高市早苗是个平民出身的政治人物,既不是政二代也非官僚出身。她的从政启蒙来自从神户大学毕业后进入的“松下政经塾”,透过直接面对选民,一步一脚印挨家挨户的拜访而获得选票。据说当年她是一天拜访20─30户人家,这让她在1994年的众院选举获胜,从而展开她的政治生涯。

高市早苗一开始是以无党籍身份参选,之后加入的也是新进党,是因她与当时新进党党魁小泽一郎理念日益对立,在1996年底退出新进党,之后经过当时的自民党干事长加藤纮一的引介,在1996年底加入自民党。

高市当选议员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也担任过经产省副大臣、内阁特命担当大臣(类似我国政务委员)、总务大臣、经济安保大臣等要职,可算是今天自民党相当资深的政治人物。她也是从2021开始参选自民党总裁,在四年后的第三次参选终于修成正果。可望在之后成为首任日本女首相。

但高市早在2000年就发下豪语要在日后担任日本首相。在她参与撰写的“松下政经塾”于2000年四月发表的《21世纪,日本的繁荣谱》一书中,高市提到2010的高市内阁及其政治纲领,包括确立安全保障体制、修改宪法、百分百粮食自给率、与谢罪外交道别等内容。而她之后的政治作为,包括支持修宪、去靖国神社参拜等,都与她当时的想法没有太多变化。

国人对高市的理解多是来自她对台湾的公开支持,不仅是她在选前于“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访谈记录,在外交部林佳龙部长于七月“私人”访问日本时公开接待,或是她在过去的发言等。但她挺台的主张来自他的保守主义想法。高市的保守脉络,包括支持修改宪法,认同自卫队改名为国防军、要修改自卫队法使在外国以自卫队保护在外国日本人成为可能、要拥有对敌地攻击能力、不认同女系天皇、反对外国人参政、不认同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可以看出她偏向保守主义的想法。

她也是在1995年不认同村山富市讲话的国会议员之一。她明白无误的保守思想也是这次她能够出线的主因。有趣的是,她的保守思想在去年时被认为是自民党众议员选举的障碍,但现在却因为认为她够保守,以及相对小泉来说,高市在辩论会的表现显示她对政策的内容较清楚,因此会愿意让她出任自民党总裁。

松下政经塾:培养日本平民政治家的重要摇篮

高市早苗作为平民出身的政治人物,如果没有“松下政经塾”的经历与锻炼,是很难与政二代或是中央省厅菁英官僚出身的人竞争,而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松下政经塾”,更是培养了多位在政坛头角峥嵘的人物,例如前首相野田佳彦、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玄叶光一郎、前外务大臣/防卫大臣的小野寺武典等人。高市早苗(第五期)是其中的少数女性,期别很高,是多人的学姐(前原诚司(第八期)、玄叶光一郎(第八期)、小野寺武典(第十一期)。前首相野田佳彦因为是第一期生,所以算是高市早苗的大学长。国内大家熟识的前日本产经新闻驻台支局长矢板明夫,也是松下政经塾第十八期的塾生。

因为日本的派阀政治导致强大的世袭政治家传统,另一个进入国会的路径是从担任中央省厅的菁英官僚,然后被自民党吸收转换跑道参选。而政治作为技艺的训练,对于无权无财也没名气的一般老百姓,不仅没有与闻的机会,对于有意投身公共事务的人,也没有发展的管道。以培养日本未来政经文化领袖为职志的松下政经塾,成为少数有志者可以锻炼自身能力与提供发展空间的管道。以大家现在比较熟悉的新创产业过程来说,如果这批想在政治界发展的松下政经塾生如同那些搞创新事业的青年创业家,那么松下政经塾就是协助发展与媒合人脉关系的天使投资机构,而且除了提供政治事业经营咨询外,还提供政治技艺的训练。

也正是由于自民党长期被世袭政治所把持,早期松下政经塾生在政界的发展多是到反对阵营的民主党,例如前首相野田佳彦、做过外务大臣的前原诚司与玄叶光一郎等。高市早苗也是从无所属出发,先加入新进党,直到1996年底才加入自民党。但是中期以后的塾生,就看到比较多进入自民党者。

高市面对与石破一样的国会结构

高市乘着基层的支持而取得自民党总裁一职,但在国会议员的支持上,由于仅领先小泉进次郎四席,显示自民党国会议员对于高市早苗的领导还是有所保留,因此如何巩固自民党国会议员的支持会是重要任务。

但高市上任面对的国会结构与石破茂是基本一样的,意即作为最大党的自民党在参众两院都是少数,是因为反对党彼此差异很大而无法形成共同阵线,让自民党可以持续执政。如何处理这个双少数执政对高市早苗就是个重大挑战。

有趣的是,去年高市在总裁选举也是第一阶段以第一胜出,但在第二阶段却败下阵来。据说其他议员不愿投高市的主因是担心高市保守的形象,无助于自民党在即将到来的众院选举获得胜利,因此选择认为相对会比较为社会接受的石破茂。但是经历今年的参院选举后,似乎自民党基层以及不少议员不再认为高市的保守形象是票房毒药,反而认为自民党失去保守形象是导致其政党联盟在参院选举不过半的主因,特别是国民民主党与参政党的崛起,显然是侵蚀了很多自民党的保守票源,此时就需要一个旗帜鲜明的保守主义者以促进选票回流。一年后正是高市的保守形象使其获得青睐。当然小泉进次郎在政策辩论的青涩表现,以及用网络写手创造声量之举,也让日本自民党基盘感到不放心。

但也因为如此,届时高市要如何面对朝小野大的局面,大家都在观察。一般认为高市取得首相一职应该问题不大,但如何建构稳定的执政会是严厉挑战。如果要建构稳定多数的联合内阁,可能是与国民民主党,或是与维新会谈合作比较有可能。国民民主党党主席玉木已表示,除非先上修所得税缴税门槛与展开其他相关税务改革,否则无意加入联合执政。维新会原本已表示不反对加入执政联盟,但前提是要换掉石破茂首相,以及将大阪视为备都以平衡东京一极独大现象。因此高市上台后是否代表维新会加入联合执政的可能性大增?大家也都在看。

但特别的是,高市上任后没几天就要接待来访的川普,高市宣称要重启日美关税谈判,是否对日美关系带来更大的风波,但承接既定结果的话,就要看有无吃下的能力与调整空间。之后高市还要去韩国开APEC领袖峰会,届时要立即处理日韩关系。韩国现在执政的进步派政权对持保守主义立场的高市相当有意见,更对高市当年不认同村山富市的谈话颇有感觉,因此在还没处理日中关系之前,困难的美韩议题就扑面而来。

高市有可能起码是三年首相,或是一年首相就再见呢?

就日本选制来看,除非首相解散国会改选,否则从现在到2028年都不会有选举,而在2028是众院选举与参院选举一起出现。但这届日本自民党总裁的任期是到2027年九月。如果高市做得不差,2027年总裁就有望连任以带领自民党打2028的众院与参院选举。

但现在不少自民党政治观察家却担心高市可能只是一年短命首相,认为高市坚定的保守立场与过去从未展现过务实弹性,因此缺乏长期执政的可能性。特别是高市的保守形象与国民民主党、参政党、甚至部分的维新会等,有高度的选票重叠。对于这些政党带来竞争相同票源的压力。因此也有人说这些政党不会选择加入高市内阁以避免其选票基础被侵蚀。如此则高市在未来一年会因这些政党有意树立自身权威而导致政坛纷争不断,无法在政策取得进展,进而带来另一次的政治风暴。是否出现这样的发展,也值得仔细观察。

高市当选对台日关系是利多,但我们要记取安倍时代的教训

因为高市多次公开提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持续提出挺台主张。也是在外交部林部长访问日本时,公开接待林佳龙部长的日本众议员之一。本身也曾数次来台湾表达支持。因此台湾对于高市早苗的当选多喜出望外,期待安倍时代的台日关系可以在高市任内再现。

诚然,从岸田到石破茂的台日关系,虽然持续稳健发展,但总是似乎在闷烧,不像在安倍甚至是菅义伟时代,在总理府有人愿意为促进或是防卫台日关系而投入政治资本,台湾也知道在有困难时可以找谁处理。在高市如无意外担任首相后,这个问题然预期会有较好的关注。

但知道高市面对的困难,对于台日关系的未来,台湾就无须期待高市可以为台日关系做什么,而是在台湾的需要下,发掘出什么是她可以作而且她也想做的,同时设计出一个路径图,根据这个路径图推进实事。安倍时期空有对彼此都高度友好的政权,但在时机与政策顺序上却常常无法对焦,导致在持续延误时机下使机会完全丧失。我们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将某些议程的推动赋予制度化基础,使其成为彼此官僚互动的日常议程之一,以确保这些倡议的永续发展。

至于扩大与其他政治人物、其他派系、其他政党的交往也很重要,但针对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的难得机会,我们必须要能超越个人关系与管道建立的操作,朝向制度化以为实质议题的进展打基础,为台日关系的永续进展奠下扎实根基。

捷克大选没有意外结果,前首相回锅组阁执政

同样在10月4日,捷克举行国会大选,执政党联盟受挫,巴比斯领导的“不满公民党”(ANO)成为第一大党。巴比斯本人在2017─2021担任捷克总理,因此这次是回锅担任,不是新人。

但因为“不满公民党”在200席众议院席次中拿到80席,没单独过半,根据巴比斯本人说法,他可能以少数党单独执政,或是与另两个政党,极右派的“自由与直接民主党”(SPD),与右派但不是极右的“自为汽车党”(Motorists for Themselves)展开政党联盟合作,但还是由“不满公民党”组少数内阁。

虽然组成政党联盟对执政会比较稳定,但与“自由与直接民主党”以及“自为汽车党”联盟可能无法持久,因为直接民主党的新法西斯主义色彩,以及自为汽车党强烈反绿能(要汽车不要脚踏车)、强烈疑欧,都与立场较为偏向中间的右翼民粹“不满公民党”有差异。巴比斯在当选后也说会持续挺欧盟与支持北约的政策,即便他与创建“不自由民主”的匈牙利总理奥班(Victor Orban)是欧盟议会爱国者党团的共同创办人。目前看起来“不满公民党”单独执政的机会不小,但政党联盟还在筹组中。

对俄与对乌政策会是主要转变,对中关系不致有太大影响

捷克变天的最大影响是其对俄与对乌克兰政策。巴比斯与可能会形成政党联盟的“自为汽车党”、“自由与直接民主党”都对俄罗斯相对友善,主张不要持续与俄罗斯敌对。而对挺乌部分也都显示若干保留意见。有的政党是因为挺俄而远乌,但也有的政党是基于大量涌入的乌克兰难民让捷克难以承受,因此不希望持续挺乌与抗俄政策,希望透过早日俄乌和谈结束战争,让在捷克的乌克兰难民可以早日回到家园,省却捷克的负担。

根据“中欧亚州研究所”(CEIAS)在今年四月对中欧四国(Visegrad)做的民调显示,在捷克政党中,虽然即将执政的“不满公民党”(ANO)比较亲俄,但那也是与相对于强烈厌恶俄罗斯的前执政党ODS、STAN(之前是市长党)等,以“不满公民党”本恩对俄罗斯的态度,持负面印象的比例依然有七成(ODS是九成六、STAN也有九成四)。双方出现显著差距的是对欧盟的印象,前执政联盟对欧盟的好感度普遍接近八成,但“不满公民党”、“自为汽车党”、“自由与直接民主党”则是对欧盟的不满达到五成五、六成五、七成七的高比率。

此外,针对中国的态度,“不满公民党”支持者对中国的有近五成二的负面态度,“自为汽车党”的不满程度更高,达到五成八。即使是态度最亲中的“自由与直接民主党”,对中负面印象也有三成七,而其对中国持正面印象者则是在三成一。显然也是少数。

因此从政党支持态度来看,巴比斯执政后的捷克对外政策,可能在对欧盟的政策会有较多矛盾,但是基本上不会出现挺俄操作,即是不会有出头的抗俄态度。而在中国的政策上,更不太可能出现亲中的发展。俄别是巴比斯个人有过被中国诈骗的惨痛生意经验,在当年中国大使威胁捷克参议院议长不应来台湾导致该位议长身亡时,巴比斯做为反对党主席也出声谴责中国驻捷克大使举措,并要求要将他赶出去。巴比斯本人与中国关系并不佳。

但在捷台关系上,台湾可能无法期待过去捷克公开支持台湾,透过公开接待来访台湾政要来表示支持的举措,但既有的作为与实质关系是不太会有任何问题的。特别是与捷克在半导体、无人机等的科技合作,都是捷克高度期待的发展。

此外,虽然捷克总统是国家象征,不具实质权力,外交权也不在总统身上,但总统本身可以独立发言,当巴比斯政府的对欧主张与疑乌立场可能会引发争议时,捷克总统对捷克对外事务的发言权会因此更被提升。因为这位总统是坚定的台湾支持者,因此也等于帮台湾加上另一道保险。

林部长八月访日九月访捷克,对日捷两地政情趋势有第一手感受

林佳龙外长从七月到十月频繁出访创造不少惊奇。七月底以私人访问名义去了日本,在访日期间也被即将成为自民党总裁的高市早苗公开接待过,林部长九月也以文化访问方式造访捷克,显然这些访问使得林部长对于当地的政情发展、地缘战略情势、以及其与台湾的双边关系可以有更直接的掌握。七月访问日本虽然不能说是为预备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趋势预先布局,但九月访问捷克的决定,则肯定与想要第一手掌握十月选后的捷克政局有关系。

高市主政下的日台关系可望有好的发展,但关键是台湾要提出可操作的路径图以为引导,而选后的台捷关系可能会进入盘整的相对沉潜阶段,但也无须担心这会导致倒退的发展。因为捷克在过去几年是台湾对欧外交的重要桥头堡,因此如何应对这个新变化以持续推动台湾对欧外交的整体布局,会是现在台湾在面临捷克新政局时,必须要加强的功课。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思想坦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8/228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