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家人去逛超市,看到晚间折扣忍不住想要买点东西。这个时候,突然想起一个在超市工作的朋友的一些话。
他说,超市里面有一些食物真的很“脏”,看着便宜却隐藏着不少的卫生隐患,内部员工基本上都不会买。尤其是下面这6种,打折也尽量别往购物车里面放!
一、散装食品:虽然便宜却卫生堪忧
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散装米面、干货、白糖、红糖等食品。看似实惠,实则卫生状况堪忧。即便有的货架装了挡板,也挡不住顾客随手触摸、空气中的灰尘,甚至偶尔还有小动物“光顾”。
甚至,还有些人试吃之后再放回去,实在让人不放心。
特别是散装面粉、白糖、红糖等食品,不像大米、花生、绿豆能清洗。图那么点蝇头小利,不如稍微多花点钱买密封的袋装,既卫生又安心。
二、切块水果:方便背后的隐患
预切水果虽然省事,但是同样隐患不少。为了利益最大化,有些人会用局部腐坏的水果切掉坏处再装盒的。
除此之外,水果一旦切开,果肉失去表皮保护,更容易沾染细菌。像西瓜、哈密瓜这类高水分水果,在常温下放置几小时,细菌数量就可能成倍增长。
想要买切块水果,最好全程看着,确保水果新鲜。并且,要尽快吃完,不能放太久。
三、熟食打折:小心以次充好
每晚八、九点之后,熟食区常会有打折的酱牛肉、卤鸡腿等。
虽然价格比较优惠,但这些熟食很可能已经不新鲜了。从早到晚放了一天,里面还可能掺杂一些昨天的“剩货”一起销售。如果不小心买到变质的,吃坏肚子反而得不偿失。
四、凉拌菜:超市的“卫生盲区”
凉拌菜大多裸露摆放,食材是否新鲜、清洗是否彻底都难以保障。不少人吃完就闹肚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实在想吃,尽量选刚上架、冷藏保存的,买回家后最好再次加热杀菌。
五、临期低温奶:慎防菌群超标
冷藏区经常出现“买一送一”的鲜奶、酸奶,但它们对储存温度要求极高。
临近保质期时,即便没有过期,菌落数量也可能已超标,口感变差,喝了容易腹泻。这类促销品多为临期尾货,内部员工基本不碰。
六、特价死海鲜:新鲜度难以保证
有一次我贪便宜买了特价梭子蟹,到家蒸熟才发现味道不对,只好全部扔掉。后来才意识到,这些海鲜死亡后若未及时冷藏,极易腐败,看似便宜,实则浪费。
文末总结
便宜永远不能排在安全前面,选购食物,卫生和新鲜才是首要考量。省下几块钱事小,吃出问题才真的划不来。希望大家在购物时多留个心眼,尽量选择包装完好、来源放心的食品,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