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中东的底层用一个字讲那就是惨,人民们的日常就是城市巷战什么的,类似巴西那种国家20美元能买一条人命,太低俗,我们不去聊他们。但是发达国家的底层不一样,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思想可以让每个人没羞没臊地过上幸福生活,然后开开心心地断子绝孙。
可能是由于语言的误解吧,中国人把美国黑人的教育方式当成美国主流的教育方式了,事实上你要是关注那些英文期刊,能感觉到美国中产家庭在孩子的投入上,也非常之大,家长们对孩子也非常上心,尤其是传统家庭,提倡勤奋和自我负责,小孩也是管的非常严格的。一些底层家长不管孩子,是因为家长也不会,或者17岁就把孩子生出来了,得和孩子一起成长。
公知喜欢拿诺贝尔说事,其实这个早就被别人说透了,我再描一遍,防止有人不知道。顶级人才的培养需要巨大的人才池,大海才有浪嘛,小破水塘子扔颗石头下去连个圈都没。
美国自从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就慢慢开始在教育上领先,"二战"前欧洲一堆学者们闻到战争要爆发跑到了美国,二战后又去德国抢了一堆科学家,现在你们看到的美国群星璀璨,其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水平的结果。现在亚洲孩子在美国高校碾压式的优势,说明美国当前的模式可能有问题,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美国公知说的。
美国公知还在杂志上也写文章批驳当前的教育制度,说白人优秀的孩子全去当律师或去华尔街拉皮条了,各个大学的科研实验室,是拿美国纳税人的钱培养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值得美国政府反思。
而且美国人也发现,美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因为统计发现美国名校基本上全是亚洲地区的高材生和美国本土富裕家庭的孩子,底层的哪去了?
下层吸毒乱瞎逼闹,见识过巴黎有多脏,再看看美国的中央公园有多乱,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欧美下层其实也是一个鸟样。
而且发达国家有个特点,老百姓瞎折腾也不会饿死,所以他们还搞了一堆的亚文化小圈子,类似日本的宅男阶层一样,欧美搞嬉皮,宗教圈,素食圈,灵媒圈,摇滚圈,还有群居圈,反正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舒适区,只要不生孩子,过得都还不错。
我国现在也出现这个状态了,只要连了网线,上了网,瞬间就可以进入自己的社区得了救赎,什么铁血社区,反粉红区,LO娘区,伪娘区,漫画宅,游戏宅,一个合格的宅男宅女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假期不出门,不跟别人面对面社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快快乐乐地断子绝孙挺好,自己过得都不好为啥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再经历一遍倒霉生活,所以现在网上又兴起了反生育圈。这些话不是博主说的哈,博主是给大家解释下这些很丧的亚文化。
万一生了孩子,由于底层人民缺乏责任感再教育,承担不了压力就跑路,所以在英文网和中文网上都有一个"黑人没有爹"的梗。大家看美剧也能感觉到,美国人跑个爹太正常了,而且不止黑人跑爹,白人一样跑,美国人把底层白人叫"whitetrash"。,给大家随便找了一个黑人没爹的段子,大家感受下美国老百姓的日常。
上层和下层都说了,那中层呢?
中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产",中产好,全世界所有的政府最喜欢的就是中产阶级。怎么理解呢?
底层自然从来都是政府的心病,各国政府的态度就是不惹事就行,惹事就是大麻烦,花点钱也可以,不知道大家关注美国那边的市长选举不,来回就那么几个话题,降低犯罪率,要给监狱搞学校,或者多建几个监狱。不过最近几年几乎所有严肃智库都开出了药方,"游戏比刺刀管用",你不是就精力无处释放嘛,你不就是内心的激情到处宣泄嘛,搞恐怖,搞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干脆圈起来玩游戏多好,在游戏里拿枪突突人,总比在现实里突突强,奶头乐,大家一起乐才是真的乐。
但是钱从哪来?富人们机关算尽不想纳税而且也能做到不纳税,缴纳所得税的主体力量只能是是工薪阶层,而非高收入群体。因为工薪阶层的所得税往往由企业代扣,基本逃不掉。而制订社会游戏规则的高收入群体,则有很多合法避税的手段,例如将个人开销列入企业成本、成立信托基金、向海外避税天堂转移资产等等,这些方式恰恰是工薪阶层无法采用的。法国奥朗德政府2013年宣布增加所得税之后,著名影星热拉尔·德帕迪约等一票名人纷纷加入别国国籍,让法国政府征税无门。让你征,征你大爷。
不过法国确实是有点过分,当时收入超过一百万欧元的要征收75%的税,这不闹嘛,简直匪夷所思,法国人本来就有抗税的传统,旧社会国王要征税,法国刁民们就把钱藏床垫子地下,每次德法战争,德国人攻到法国都要翻法国人的床垫。这么一伙人,你征收那么高的税能征得到有了鬼了。不过这次闹的轰轰烈烈的黄马甲,不知道大家注意没,黄马甲们的一个诉求就是恢复对富人的高税收,呵呵,法国人。
普通老百姓就没这个福分了,你一怒之下移民后发现找不到工作了,而且想移就移,社会关系和资源不要了?你家娃不怕去了海外得抑郁症?或者发现移民后税率还高了一些,人生真是处处是坑..所以这几年移民的都是底层和上层的,上层好理解,去哪都一样,甚至有些名人,比如某晓松,都移民了,还在国内赚钱。底层嘛,欧美需要底层工人,你去了可以赚远高于国内的工资。
而且各国政府都祭出大招,在对待中产的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也不奇怪,同一套主义嘛,想的都是一样的,而且套路互相抄,我们称之为"套路的扩散",套路就是通过薅中产羊毛来养底层,顺便不能让中产太有钱。像德国那些国家更加激进,资本家们缺乏劳动力,就让中产纳税养着难民,等着把难民改造成合格劳动力。
中产养底层好理解,不能太有钱有是什么鬼?很好理解嘛,你通过不懈努力,朝九晚九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连续十年纳税百万攒了五百万存支付宝,每天领五百块,美滋滋,想过上正常的生活,顺便享受下财务自由人士的温暖阳光,能行吗?
当然不行了,大家都是你这种低级趣味怎么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而且尤其你这样的社会中坚,必须继续发光发热对不对?所以提醒你买一套一千万的房,不仅保值,而是是学区,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欧美做的更过分一些,好的学区房房产税能到每年2%,等交完钱,房子住进去了,钱没了,还欠了银行五百万,每月一睁眼欠银行两万五,怎么办?能咋办,继续努力上班呗,天天担心失业,下班还去开会儿滴滴。啥叫好政策?好政策就是货币回收回去了,还让你心甘情愿地区干活还美滋滋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毕竟其他人不是想买就能买。
这时候就有人跳出来,说不对啊,这世道怎么了,这不抢钱吗?其实吧,这叫现实,感慨人间不值得,跟感慨重力使人疲劳一样没卵用。
而且得搞一些新奇玩意,不断地制造舆论,你一中产怎么能没有戴森?车厘子吃上了吗?一生必去的二十个地方要拜的五十个佛还有洗涤两百次的灵魂,你洗了吗?迪士尼一晚上五千的套房让你的孩子体验过了吗?没体验过你家孩子的童年能完整吗?
你说这都什么玩意,都是骗钱的,你媳妇一巴掌把你拍地上,随手转你一篇文章,《没吃腻车厘子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试用了两百个吸尘器冒死告诉你这款才是唯一》,《女孩你今天不对自己好一点你男朋友明天就拿钱去买了游戏装备》...你能干啥,乖乖交钱呗。
而且政府和资本家吃定了大家两个弱点,女人和小孩,宅男们一般没啥需求,下班玩会游戏,扯会儿历史政治哲学当消费了,但是你总得结婚吧,女人爱花钱,女人拦不住自己的手,剁了也拦不住。而且就算你们两口子达成共识不花钱,你俩生孩子不?只要你生孩子,又有一堆办法让你掏钱。这不是什么政府和资本家的阴谋,而是他们必然的黑暗选择,这么搞就能让经济转起来,为啥不呢?所以全世界正儿八经的国家的房子都不便宜,房子还跟学区挂钩,小孩用品分了几百个等级,总有一个等级适合你。不把你掏空让你欠一屁股钱算体制有问题。
资本主义就是消费主义,没有消费就没有社会进步,可劲花吧。
还有一些小伙伴准备多屯几套房,将来做寓公,这种人吧,就是典型的中了我国封建的毒,用百年前的手段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也是巴菲特经常说的那句话,用过去的经验推断未来是糊涂蛋经常犯的错误,我就这么说吧,无风险食利永远是特权阶级才能干的事,你现在在食利,那是因为政府还不太需要你的那点钱,等回过味来,有一百种办法让你跪地叫爸爸。到最后,只有一种人能用钱赚到钱,就是企业家型的人,以心智换金钱,反正劳心或者劳力,选一个吧。地主阶级在1951年就被清算了,你们别再做梦了。
而且中产们上有一道看不到的天花板,下有无限的坠落空间,中间还没有一个安全地带让自己无风险食利,心里不慌都不行,慌了怎么办?干活呗,工作使人欢乐,工作使人进步,中产才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应了那句老话,中产不是担心阶级固化,他们是担心不够固化,如果能确保自己不下坠,那人生也是美滋滋的,可惜哪有这么好的事,最终只能是焦虑,焦虑就对了,焦虑才愿意去干脏活累活,大家都佛系了,社会还转不转了。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了,博主你这是咋了,为啥这么暗黑?这个世界难道没有光明了吗?咱们搞计划经济吧,那更不行了,在苏联,有句名言,:"他们假装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假装上班",计划经济明显不利于身心健康。而类似日韩那种宏观计划,微观自由市场模式,你个人的体会依旧是各种疲劳和焦虑。
其实吧,博主只是说,中产得奋斗,很难无风险食利,不过就跟个自行车似的,只要不停下,就不会倒。
而且吧,我国现在还好,社会动员还没结束,毕竟也才三四十年,世界广阔,大有作为。你去看看日本,日本公知经常批评日本死水一潭,每个人都一幅"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倒霉样,而中国每个人都想发财,也就是大家说的整个社会都很"浮躁",浮躁就对了,说明大家还没死心,啥时候每个人都开始"追寻内心的宁静",开始接受"每个人生来都有他自己的位置",不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完蛋了,彻底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