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底至1961年夏,四川省荥经县发生了大规模饿死人事件,群众要求开仓放粮被拒,数万人因此饿死,被称为“荥经五九事件”,又称“荥经惨案”。这起惨案是四川大饥荒的典型案例。
1960年春,荥经县公共食堂大多停伙。
家家都开始死人了,开始还是今天这家死一个,明天那家死一个。先是死壮劳力和老人,随即死的是那些想省下一口给娃儿吃的主妇们。到后来,死亡如瘟疫般蔓延开来,有的生产队,一天就饿死十几个。复顺公社太阳湾生产队,几十户人家几乎死光。
不到半年,荥经县饿死了一半人。有的公社书记向县委书记饶青汇报,请求开仓发放粮,遭到严厉批评,说是带头闹粮,是小“彭、黄、张、周反党集团”,要严肃处分。
社员肿的肿,死的死,四乡八野,尽是哭声。逃难的人们流向县城,流向外地。从各公社到县城的路上,每天都有一路倒地的死尸;而县城四街八巷,到处都是饿死者或干枯、或肿胀、或发臭的尸体!饶青视而不见,自己和老婆天天开小灶,吃肉喝酒,直吃得红光满面!
吃饱喝足,饶青还在大唱跃进高调。县委办公室汇报,对于满街的死尸和各公社的死人问题怎么办?饶青怒喝道:“怎么办?抬出去埋了!这点事还要我告诉你啊?!”
由于县城死人多,开始人们还将死尸抬出去,用席子一裹,挖个坑掩埋。随后,死尸越来越多,埋尸成了各苦差事。于是,县里决定给埋尸的人以“粮食补助”。而奉命掩埋的人越来越精,想方设法进行“技术革命”,挖下大坑,抬来死尸往里扔。后来干脆不埋了,死人往沟里扔,或者随意扔在县城北门口外的那条小河沟里,任其顺流而下。直到九十年代荥经县城拓建新城区的时候,施工的田坝里,还不断挖到当年的大规模死人坑。
至于农村,开始还有人埋。随后,因死人太多,而活着的人们,也大多病病殃殃地自觉得离死不远,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埋人。尤其是那些死得只剩下老小病残和那些全家死绝的家中,死人搁在家中无人过问,一直臭气冲天,最后烂得只剩下骨架!
据《荥经县志》记载:1958年荥经县总人口是63,717人;1962年,总人口降至29,850人。三年饿死三万四千多人,人口减少53.15%以上,许多村庄灭绝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