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 CDC)近期发布公开报告,呼吁民众关注锥蝽类昆虫造成的寄生虫传染病“恰加斯病”( Chagas disease),呼吁政府加强对该种疾病的预防与检测工作。图为“恰加斯病”传染源的锥蝽类昆虫。图:达志影像/路透社
随着全球温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热带疾病开始往高纬度地区传播,对民众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近期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提出公开警告,呼吁民众提高对新兴传染性疾病“恰加斯病”( Chagas disease)的关注程度,并提议将该种疾病升级为美国的地方性流行病,加强针对相关病症的检测与预防工作。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报导, CDC日前透过旗下“新兴传染病”期刊发布研究报告,呼吁美国民众提高对“恰加斯病”的关注,同时建议美国政府增加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确保美国社会能建立针对“恰加斯病”的检测与预防措施,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报导称,“恰加斯病”是一种由俗称“接吻虫”( Kissing bug)的锥蝽类昆虫传染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流行在中南美洲的热带气候地区,早期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烧、身体疼痛、头痛、皮疹、呕吐与疲倦等多种症状,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周甚至数个月。该报导引用 CDC公布的报告表示,约有20%至30%的感染者在染病后可能成为重症病例,出现长期性的消化、神经系统疾病,最终因心脏衰竭、中风等病症死亡。
该报导指出,锥蝽类昆虫通常在夜间行动,可能在人类的眼睛、嘴唇等较为湿润的地方排便,一旦人类将锥蝽类昆虫的粪便带入体内,粪便中的克式锥虫将导致人体感染“恰加斯病”。除了昆虫感染外,“恰加斯病”也会透过受污染的食物、血液、器官移植以及母体垂直感染的方式传播。
该报导表示,目前“恰加斯病”的早期感染患者可以透过苯乙硝唑、硝呋莫司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患者染病的时间越长,药效就会越差。由于“恰加斯病”并非美国本土存在的传染疾病,许多美国民众在遭受感染后并不知道自己得病,大多数美国医生也从未想过美国民众可能感染相关疾病。
该报导认为,导致“恰加斯病”开始在美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与气候变迁导致的气温上升有关。该报导引用 CDC的报告表示,目前美国已经有32个州通报发现锥蝽类昆虫,其中至少17个州出现哺乳类动物感染的病例,其中包含负鼠、浣熊、犰狳、臭鼬与郊狼等野生动物,以及猫、狗、马等和人类较为亲近的动物。
CDC表示,由于美国国内对“恰加斯病”的监测能力有限,预估每年约有28万美国民众感染“恰加斯病”,但具体的重症与死亡患者人数则尚不清楚。
美国俄亥俄大学传染病和热带疾病研究所所长兼生物医学科学系教授马里奥.格里贾尔瓦博士( Dr. Mario Grijalva)接受《CNN》专访时指出,如果“恰加斯病”被美国政府归类为地方性传染病,很可能对美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格里贾尔瓦认为,美国政府可以借鉴智利、玻利维亚与阿根廷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民众的卫生宣导,提高民众对相关病症的关注,进而抑制该种疾病的传播,“这些国家已经为了恰加斯病付出许多努力,且证明人类可以成功阻止该种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