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始终伴随着政治清洗、历史叙事的改写,以及对异己的残酷打击。近年来,随着一些当事人口述与日记的公开,部分事件的内情逐渐浮出水面。其中,胡耀邦在生命最后阶段对杨尚昆的多次谈话,为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待人处世从不搞阴谋诡计,从不搞权术,从不算计别人,他以己度人,也从无防人之心。有一次,当我向他反映一些不利于他的传言,他说,我为党、为人民工作,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只要自己行得端,走得正,别人说三道四怕什么?你不要听,也不要怕这些东西。
江退休之后从未停止干政,其干政的力度屡屡让外界惊异。这种“惊异”经历了三层传递,第一层,二零零二至二零零三年,当海内外媒体普遍议论“中共最高权力将首次实现有序移交时”,惊讶的发现,在交出了总书记国家主席之后,江居然效法邓,继续留任军委主席。 江泽民竟能插手第五代的人事安排,硬是把李克强接班的原案,变成李克强、习*近*平同时出线,习*近*平后来居上的新版。
朱厚泽不是理论家,但是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他的思考、探索、创新基于什么?良知与常识。他没有写大部头的理论著作,但他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他的上述八件奇事,实际上,也是基于良知与常识行事的结果。 但是,中共是一个“党性至上”的党。何为“党性至上”?就是当良知与党的意志发生矛盾时,要泯灭良知;当常识与党的认知发生矛盾时,要摒弃常识。否则,你就是被淘汰对象。 朱泽厚被淘汰出局的原因就在于此。
近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美亚关系讲座教授米德(Rana Mitter)在上报撰文,推荐了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顾问苏葆立(Robert Suettinger)的新书《胡耀邦:从国共内战到天安门事件》(The Conscience of the Party)...
文革期间,随着毛对刘少奇的日益不满,毛将中共已定性为没有问题的61人重新定为“自首叛变”,到1967年,已有6000多人受审查或拘禁,一些人被折磨致死。薄一波也被批斗、关进监狱,直至1979年。 显然,正是胡耀邦的努力,才让薄一波重见天日,并爬上了副总理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胡耀邦是薄一波最大的恩人,毛是其的仇人。然而,非常讽刺的是,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来成为了“唱红”的先锋,而薄一波则在胡耀邦的背后狠狠地捅了其一刀,胡至死都不原谅薄一波。
虽说江是陈云、李先念力荐的,但薄老立时心领神会,陈云为何说“还是我们的子女让人放心”?看看赵紫阳重用的中青年智囊班底(当时称“三会一所”),几无太子党的影子,莫非未来的江山社稷“我们的子女”都没有份?是以掐算之下,最能善待簪缨世族的“第三代核心”就是江泽民。在江泽民任上,薄家和许多望族的后嗣都予求予取,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