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子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孔子
君子何为:《论语》与人格养成 (图)
2025-09-24

孔子有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家喻户晓之言,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为何以此为标杆?在于它极好地概括了达到君子的几重境界。晚明大儒顾宪成曾...

总被事情难住?不是运气不好,而是你太快了 (图)
2025-09-18

朋友曾向一位前辈抱怨,说他每次特别想做成一件事时,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仿佛老天故意和他作对。前辈笑了笑说:如果真有老天爷,他大概也没空专门为难你。大多数时候,不过是我们自己太着急。古人早就总结过这个道理:事缓则圆。把事情节奏放慢一些,反而更容易走向圆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

人生有三错,一步错,步步错 (图)
2025-09-15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所以,人生之路一定要慎之又慎,这三种错,一定不能犯。1、错把损友当知己人生最大的幸运是有个好朋友,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有个坏朋友。好的朋友带你往上走,坏的朋友把你往下拉。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朋友...

智慧越高,境界越高,人就越简单,他们往往有这3种特质 (组图)
2025-09-15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它,那就说明你理解得还不够深刻。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复杂的思考,而在于简单的洞察。"简单,不论作为生活方式还是作为人生境界,都是最高级的智慧。《道德经》中写:"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春来草自青,秋至叶...

《论语》:人有贵气的九大特征 (图集)
2025-09-13

孔子曾经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身边总是有些人,他们就算是一时没有被理解,也不会对人金刚怒目,因此更容易得到尊重,也总是会有贵人相助。这样的人总是面带笑容,身边围绕着温暖的气息,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亲近,去了解。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贵气之人。一个人骨子里的贵气和先天的出身...

孔子教我们识人的三个方法,特别值得学习! (图)
2025-09-10

识人三法视观与察孔子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我们不了解别人。知人非常重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个视、一个观、一个察,就是孔子教我们知人的三个方法。视为当下表面作为视其所为,他干的是什么?是为善还是为恶?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孔子如何成为“至圣先师” (图)
2025-09-10

中国的很多城市有文庙,文庙正殿会悬挂孔子画像,上面通常会题写大成至圣先师或万世师表几个字,意思是最有成就的、达到圣人境界的老师,是后世的表率。那么,孔子是如何成为至圣先师的呢?史书记载,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离世了,天地间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种种不利条件没有阻...

算命的意义何在?儒家命定论与宿命论的区别解读 (图)
2025-09-07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不相信有‘命’,只能证明此人悟性太差。既然命真实存在,由此对有命的解读,在哲学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学说:儒家命定论与宿命论。宿命论,是一种主张事物发展、人生际遇均被命运预先决定的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主观努...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图)
2025-09-07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但是,将儒道文化人为地对立,却成为古代学术的一个痼疾。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就曾感慨: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随着学术与思想的分野,从梁启超南派北派之分到当代学界,将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所彰显的价值观人为...

“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55岁之后,这几件事有关余生质量(组图)
2025-09-06

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为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作了概括。等到五十五岁时,人生的列车已驶过半程,很多人开始真正思考余生如何度过,特别是晚年的模样与价值。只是,并非所有人都清楚,在五十五岁后做出的选择,会对余生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到了这...

《论语》十大金句:2500年前的智慧,至今永不过时!(图集)
2025-09-06

"现代人焦虑的根源,孔子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当我们在职场内卷中身心俱疲,在社交焦虑里自我怀疑时,《论语》中的智慧正穿透时空,为每个迷茫的现代人点亮明灯。这部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的经典,藏着10句改变人生的处世哲学,字字如金,句句...

孔子如何选女婿(图)
2025-09-02

孔子雕像,位于哈尔滨孔庙,黑龙江,中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一、二》)【注释】公冶长:孔子学生,一说齐人,一说鲁人。《论语》中仅此一见。妻:动词,去声,音qì...

孔子三拜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值得我们仔细品鉴 (图集)
2025-08-29

在中国古代,有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分别是老子和孔子,他们生活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代表了不同的思想体系。尽管两人有着不同的学派,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却极具深度,成为了后世智慧的源泉。每次孔子和老子相遇,孔子总是怀着无比的敬意倾听老子的教诲。老子的话语,总是让人感到深邃和难以琢磨,...

论语|孔子的成长轨迹:从志学至从心的人生启示(组图)
2025-07-28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孔子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后世勾勒出一条清晰且充满哲理的人生成长轨迹,成为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的精神指引。追溯孔子志学的起点,周朝贵族教育体系里,八岁入小学习礼乐武艺,十五岁进太学研修处世治...

《论语》中孔子弟子称谓趣谈 (图)
2025-07-27

姓名和称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谓往往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孔子弟子众多,性格、出身、入门时间乃至成就都有很大不同,在《论语》中对他们的称谓也非常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称谓方式。第一种,称字。《论语》中称字的弟子是最多的,如子贡、子路、子游、子...

关于忠的故事
2025-07-18

现在的国人一提到“忠”,就会联想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其实这恰恰是对其的误解。《说文解字》上说:“忠,敬也,尽心曰忠。”《忠经》中的解释是:“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也说:“尽己之谓忠。”这都是对“忠”的正确理解。显然,“忠”是一种人对他人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