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何清涟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何清涟
赵红霞取保候审被拒 朱瑞峰接受采访受限(图)
2013-02-08

何清涟:“赵红霞这件事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为了反腐而是为了抓把柄,帮助他的老板和情人去抓官员的把柄。那些官员也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他们当然怕朱瑞峰式的人物将事情拿出来检举,所以就人人自危。按照他们的立场来想,就是要惩罚朱瑞峰,抓捕赵红霞。从共产党的立场出发,这是必然之事。但他们如果想用这种办法堵住民间反腐和老百姓的怨气是不现实的。”

李克强经济发展的核心 超发要决堤 鬼城大跃进
2013-02-06

何清涟:推动新城镇化,最高决策者至少应先想好:一,中国头顶上方那座“货币严重超发”的“堰塞湖”会不会决堤?第二,中国已有数百座“鬼城”,还需要再建造新的吗?中国的房价,使得80%以上的中国人无力成为购买者。中国的房产的购买者在2009年以前是由国际国内大小炒家构成,2009年以后,则是由中国国 内炒家构成。这些人买房不租不住,囤房的目的就是为了资产保值并伺机赚钱。从2012年11月之后“不幸”被曝光的“房氏家族”(房叔、房妹等构成),只 是其中少数人而已。

中南海维稳 越维越不稳死路一条 借新债还旧债
2013-02-04

开鲁县由公安局掌握的线人高达12093名。该县是个拥有40万人口的县,在这40万人口当中减去约占人口四分之一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等于每25 个成年人口当中至少布有一名“线人”在盯着。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本身就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制造者,是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何清涟:中共维稳面临的财政压力 借新债还旧债

习*近*平的困境 中共末日必亡的“五尽” 图
2013-02-03

何清涟:《吕氏春秋·先识》中所引魏国学者白圭评价中山国政情时所讲的“五尽”,“莫之必(信任),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尽,无幸必亡。”将“五尽”译成白话文,那就是:信用丧尽;名誉毁尽;亲信离散尽;民穷、国家财用尽;执政者除了说些空话大话之外,无所作为,只能自欺欺人。

何清涟:为何独裁者崇拜毛泽东?
2013-02-02

中国官方学者现在津津乐道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世界曾经有过的巨大影响。国内专研中国外宣历史的何明星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毛泽东著作在世界的传播——红色世纪留给当代中国的巨大文化遗产》。作者将受到毛思想影响的革命领袖历历细数,埃塞俄比亚、贝宁、马达加斯加、加纳...

何清涟:习总的哈姆雷特之困:反腐败,还是不反?
2013-02-01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陷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困。只不过,困扰哈姆雷特的问题是生存还是死亡,困扰习总的则是反腐败。这反腐败又分为是大反还是小反,是用雷霆手段还是比润物无声略强势一些的和风细雨。凭心而论,不反腐败那真不是习总的心思,否则他也不用亲率五常委至王歧山常委...

习*近*平 纵是擎天柱难挽溃败局 心头压力很大很沉重
2013-01-30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于2012年12月南巡,引发了观察人士认为习宗邓的猜想。但最近人们才知道,中国官方公布习的南巡讲话时是不完全引证,近日据说是全文的版本在网上流传,媒体称让期盼政改的人读后深感失望。其中最有名的一段话是他谈到当年苏联崩溃时所说:最后戈尔巴乔...

何清涟:关于“笼子、老虎与苍蝇”的随想(图)
2013-01-27

在人们行将对中国的政改、反腐等感到绝望之时,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月22日的一番讲话又激活了无数人的希望。这番讲话的要点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

习*近*平否定王岐山 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2013-01-26

何清涟:制度的笼子由谁编?笼子的钥匙由谁掌?关于“笼子、老虎与苍蝇”的随想 从王歧山当初放话反腐要“润物无声”之后,习*近*平以总书记身份号召的反腐败已进入观望状态。这次习*近*平亲至中纪委,所有现任常委全部出席,在讲话中表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反腐,等于否定了“润物无声”那种春风化雨的反腐。

何清涟:人民,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2013-01-19

近年来,人民、爱国群众等集体名词越来越频密地出现在中国的官方宣传当中。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成了毛左、愤青与社会底层争夺话语权并自赋身份自信的主要词汇。1月13日,作家李承鹏在北京签名售书被掌掴、扔菜刀。打人者尹某说,他之所以打李承鹏,是因为李是汉奸、随...

何清涟 习*近*平:红色政权的守护者
2013-01-15

不少人持之以恒地释放习*近*平可能或者必须政改的念想,1月13日香港《明报》刊登的那篇题为遭冒名出书谈政改,空军上将刘亚洲拟究责的报道,应该可以让这些一厢情愿的观察者们稍稍降低热情了。这篇报道的大意是:一本名为《刘亚洲国家思考录》出版,该书编者王易声称辑录了空...

何清涟: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因素
2013-01-13

社会信任:中国砂砾的粘合剂在中共当局富有弹性的打压下,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南方周末》事件已告结束。但是北京高层心中非常清楚:南周媒体人三份诉求目标并不高的声明能够掀起如此大的巨浪,不完全在于《南方周末》的号召力,也不是《南方周末》这家报纸与支持者有直接相关...

何清涟:从南周事件看中国的集体行动逻辑
2013-01-12

1月10日,从种种迹象来看,《南方周末》事件已近尾声。虽然《新京报》与《南方周末》都以曲笔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都属于光荣撤退之举,事件无疑已进入收官阶段。这一公共事件在胜负上本来就无任何悬念,无论结局如何,都不影响其作为一个大事件的地位,它的价值在于:借助...

何清涟 “南周事件”是对北京的“政治探底”
2013-01-09

习*近*平接任总书记之后,不断发表各种公开讲话,强调维持现行政治体制。但亟盼中共改革的朝野人士实在不甘心,忍不住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探底。1月3日开始的“南周事件”,是继前一向《改革共识倡议书》之后的新一轮政治探底。 当局在“南周事件”发生后沉默了两天,然后...

何清涟 中共就这样招安和控制海外华文媒体
2013-01-09

二、为世界华文媒体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中共政府既然要实现让新华社将地球管起来这一政治愿望,仅有投资是不够的。还得通过一些组织活动形成向心力,既让海外华文媒体感到有组织可依靠,还有组织给定的工作原则与目标,并用这些原则来约束规范媒体报道。自21世纪零年代中期开...

何清涟:“南周事件”折射的社会分裂
2013-01-07

最初的《中国梦,宪政梦》一文被审查删减,以另一题目和形式发表见报。 发韧于1月3日的“南周事件”跌宕起伏。6日,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该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报社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

何清涟:北京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红色渗透
2013-01-07

3、北京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红色渗透中共政府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控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从现有资料来看,最开始渗透,始于对香港的几家华文媒体,如《星岛日报》、《明报》等。[1]自从中共政府通过改革开放积聚了财力之后,就开始通过资助或者直接出资创办貌似独立...

不可能政改 习李十年的基调
2013-01-07

习*近*平不可能政改的两大原因2012年12月26日,美国彭博社推出一组中国红色家族的财富故事,其中一个数据让我省悟:中国已进入零和博弈阶段。零和游戏:赢者所得即败者所失这组数据是:王震之子王军、邓小平女婿贺平和陈云之子陈元三人领导的公司2011年总市值为1....

何清涟 世界华文媒体的政治版图 北京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控制1
2013-01-06

一、华文媒体的生态变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各国华文媒体进入政治上的重新定位及量的扩张时期。这种变化,既与华人移民数量及原居地构成变化有关,也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长及国际地位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北京当局此时已经意识到将华文媒体作为政治工具的重要性,...

何清涟 一张中国财富秘密流动的路线图
2013-01-05

红色家族到底有多少后裔具有外国公民身份,恐怕是一个永远也无法确知的世纪之谜。他们对待中国的态度,有如殖民者对待殖民地。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殖民者只是将殖民地当作捞取资源与财富之地,并不这样对待他们自己的祖国。中国红色家族与贪官的财富故事告诉世界,在这些人眼中,中国有如榨取财富的“殖民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终归宿。区别是:旧殖民者走后,生态未曾崩溃。红色家族与贪官啃过的中华大地,金木水土全部被掏空或者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