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龙应台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龙应台
腾焰飞芒|又来了,和平——评龙应台的和平幻想(图)
2025-09-20

中国政府信用差, 中共外交部《中英香港协议》已是历史文件说令人记忆犹新。龙应台等人的和平推再怎么推,如果不考量政治现实,只能流于自拉自唱。作家龙应台16日在《联合报》刊文〈为何我们今天要谈和平〉,以习*近*平在中国93阅兵发表谈话起头,导引到独断的结论:台湾不做‘和平推&...

颜纯钩:谦卑才可换取和平?对敌人应有同理心?
2025-09-20

朋友转来龙应台最近发表在台湾《联合报》的文章,标题是为何我们今天要谈和平,龙教授仍在贩卖她那一套媚共的说词,她的和平至上论又去到新的高度。这一次龙应台生出一个新理念叫谦卑,即是战争都是因为被侵略一方不够谦卑的结果,如果一开始就更低调服从,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她引用一些历史细节来...

冯睎干:龙应台没有告诉你的事(图)
2025-09-17

龙应台女士又来谈和平了。这次是投稿到《联合报》,题目是“为何我们今天要谈和平”,文章在今日(9月16日)刊出。全文可见龙应台的脸书。这篇文章有很多不通、可笑之处,逐一反驳未免浪费时间,现在只举一例谈谈,其余自可举一反三。龙应台说:“政治领袖总是高喊‘和平靠军力’,然而历史上‘真和...

堪比1976 习*近*平失势重大信号 天象预示中国剧变(图)
2025-04-11

2025年3月11日,中共人大会议闭幕前,一名安全人员站在入口处。以军权操控政权12年的中共党魁习*近*平与中共深度捆绑,随着近期习军权旁落迹象日益明显,中共政坛不断发生震荡,不寻常的天象也预示中共解体的终局。两岸统派搅混水为习*近*平失权布障眼法4月2日,中华民国前文化部长、作家龙应台...

金恒炜 | 龙应台:要投降就投降,别卖弄玄虚!
2025-04-08

通读全篇,很容易发现其实她在命题上玩了一个把戏(trick),只要把她真正命意所在的“濳台词”放在前台,文意就十足了。那“濳台词”是什么?“投降”而已。所以更动一点点,更合乎十足K金而她“犹抱琵趴半遮面”不敢明示于人的通关密码,就是〈台湾维持和平与自由的唯一途径是投降中国〉。这个政治意见一点都不新鲜,从马英九开始就是他/她们朝思暮想却遭台湾民主一再打脸的亲中路线。

不当投降中共的亡国奴 驳龙应台的“感性投降论”
2025-04-06

作家龙应台(图片来源:美国之音)从《野火集》到《大江大海》,龙应台一直是我称赞的作家,我亦曾经为其《大江大海》一书撰写推荐文,长年关心时局,写作风格可用感性批判主义(sensational criticism)加以定位。4月1日,龙应台在《纽约时报》论坛版发表邀稿专文:The c...

【微博精粹】人民䭽众 博大精深
2025-04-06

liqunchen:三年疫情不是简单的防疫,它也催化并加速了中共治理结构向“全面数字化控制”转型。有人称之为“中国式数码极权”。各地公安、城管、社区结合摄像头、AI识别、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精准识别与打击。实现了传统“维稳”无法达到的精度和速度,进一步压缩了人民的生存空间。

【微博精粹】谁的时间不多了?
2025-04-04

whyyoutouzhele:3月30日,博主老白谈“三名陆配被台要求限期离境”:你们可以在总统府门口拉横幅抗议,你既然觉得台湾不好,那你回来后可以做同样的做法吗?你们说好的那些地方,那些身居高位的人都无法直接面对媒体大众,而你在台湾是可以开新闻发布会的,你回来后开一个试试?那这种做不到的环境你认为好,做到的反而是不好,脑子坏了吗?

刘哲廷:论龙应台“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2025-04-04

龙应台还说,网路上的“非正式民调”显示,许多台湾人如果面临战争,会选择“投降”。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惊悚,但我们要问的是:这些“民调”到底怎么做的?如果你问:“你想去战场上拼命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不。但如果问题换成:“你希望台湾能够保持自由,还是变成香港2.0?”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矢板明夫:龙应台不适合于谈论国际政治
2025-04-04

龙应台文章的最大问题,是把中国对台湾的武力威胁和领土野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对其批评。反而一直在检讨被威胁者。她批评赖清德总统抵抗中国渗透的一连串政策是对中国的挑衅。好像在说,只要台湾赔小心、多听中国的话、尽量不刺激中国,就可以维持和平了。

颜纯钩:龙应台作状忧“国”忧民,台湾人当心妖言惑众(图)
2025-03-27

国民党愚弄台湾人有三枝箭,一是叫疑美,一枝叫恐共,还有一枝就是和平。幸好台湾人对政治没有那么麻木,最近的大罢免,和对拥共陆配的大驱离,正是台湾人保家卫国集体意志的体现。龙应台的和平论述可以休矣,她的和平主义只是投降主义的别名。 龙应台自担任马英九的文化部长后,就异化成一个政客,失去独立知识分子的高标立场,现在她基本上和国民党捆绑在一起,与公众利益就没什么相关了。 前有金庸,后有龙应台,在野时为民间仗义执言,在朝时变成御用文棍,这是龙应台的悲哀:半世英名就此沦丧,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