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右派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右派
落榜的高考状元
2025-08-11

剧作家吴祖光谈到自己被打成“右派”后的悲惨遭遇:“什么反右、批判、检查、劳动我们都经受了;但是使我最痛苦的是我的家庭,我的母亲、妻子、子女……我们3个孩子,都不许升学。长子吴刚去近郊农村‘锻炼’,次子吴欢初中读完也送到北大荒,做了7年‘兵团’通讯员,每天走70华里送信的苦役。小女儿吴霜初中毕业后,竟被原来最喜欢她的女班主任老师取消了她升学的权利,只能留在家里……”

谢选民:决定命运的政治智商(图)
2025-08-09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公民的政治智商。它是我们普通公民理解、分析并有效应对政治环境的核心能力,融合了知识、原则以及对政治动态的敏锐洞察。理解政治体系是其关键,包括深入认识制度、法律和政策,同时具备预测政治后果和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公民若缺乏这种智商,可能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迷失方向,甚至成为他人操控的棋子。

民国著名女记者 中共治下大右派(图)
2025-08-07

在中华民国时代,她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在中共治下,记者只是中共手中的工具。当中共不想用你这个工具时,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你整趴下了。 其实,客观历史事实是:1957年根本不存在什么“章罗联盟”,也不存在“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这个文汇报的“民盟右派系统”。 毛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有意味的百分比(图)
2025-08-02

我父亲是右派,多年来我对有关右派的资料一直很留意,有关反右的研究著作,我也力求能够收罗齐全。关于这场运动,国内外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好像被研究者疏忽了,这个问题就是当年反右派的比例是根据什么确定的,确定的理由是什么?现在人们都知道,1957年共有55万知识分子成了...

储安平曾让毛睡不着(图)
2025-07-18

储安平一语“党天下”和对毛、周的批评,不仅让中共朝野上下为之震惊,而且让毛泽东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而恰恰因为这惊人之语,他被打成了右派,并成为迄今仍不能“平反”的五大右派之一;也是因为这惊世骇俗之举,他的妻子与之离婚,子女与其划清界限,同事纷纷“检举揭发”。虽然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他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惶恐不安中的他在文革中则继续遭到迫害。不仅被勒令每天打扫街道,而且饱受了红卫兵对他的打骂、侮辱。1966年8月底,储安平投河自杀未遂。9月后,人们再也没有看见他的身影。

小朋友的记忆(图)
2025-07-16

范家胡同幼儿园早已没有了。二〇〇九年,那里建起了北京小学国际小学生公寓;二〇一〇年,它归属的宣武区也因并入西城区而从北京的版图上消失。但记忆比土木砖石坚固,童年时与我同班的大震还珍藏着幼儿园一九六〇年油印的一张儿童在园情况报告表和一张毕业证书。那可爱的幼儿园确实曾经存在,它西邻北...

荒唐之事百口莫辩 可怕的“5个字”差点杀头(图)
2025-07-07

荒唐的事年年都有,惟政治运动时期更多!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栽进反右的陷阱里。(网络图片)余华良晚年生活有几分满足了。故土难离,他不仅回到了桑梓之地,故乡宣城,而且老婆孩子户口都由五七难友帮忙解决了。更重要的是拖延二十多年扯不清道不明、未定性难结案的所谓反革命反标案,也随着大批右派改正...

逸风|林昭精神和“水文化”(图)
2025-07-05

林昭,作为中华大地上首次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象征性的人文符号,且不谈她对于暴政的反抗精神符号,是否可以从一个更加广大的意义上对她做一次更深层的意义上的诠释呢?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很多的牧师对圣经的经句做过的三番五次的诠释一样,每一次都有全新的视角获得更多的来自上帝的话语的启示,在基督...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部维吾尔族“右派”的苦难史(图)
2025-07-05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部维吾尔族右派的苦难史编者按:中共建政后于1957年发起的反右运动,席卷全国,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但主要是针对知识分子的一场酷烈的思想改造运动。据官方数据,全国被直接打成右派的有55万余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关于反右的历史作品,但新疆、西藏等边疆地...

李慎之:《智慧与良心的实录》顾准日记序
2025-07-03

这不是一本"好看"的书,因为它本来不是让别人看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真的被人看到,那对作者来说,只能是"罪上加罪"。但是,它却是一个时代的实录,一个受难的灵魂的实录。当然,在那高唱"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日子里,决不会只有...

萧乾是如何沦为右派的?
2025-07-02

视频|萧乾妻子文洁若讲述:艰难的文化旅人萧乾一直认为,一向谨小慎微的他之所以被打成右派,完全是上了某个人的当,换句话说,倘若不是某个心怀叵测之人挖空心思引蛇出洞的话,他完全可以躲过1957年那场席卷全国的大风暴。那么,这个把萧乾从洞中引出来的人是谁呢?萧乾在其回忆录中给了我们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