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研究员林和立先生,最近在一个公开场合的演讲中谈到对台湾当前处境的一些看法,当场引来台湾驻美代表俞大㵢的公开反驳,网上也有自媒体质疑他的观点。站在评论时事的角度,这都是很正常的,各人看法不同,可以互相切磋。
引起争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他认为中共只要出动四五艘潜艇,就能对台湾实施封锁;二是他认为台湾人不会反抗,甚至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会选择默许中共的封锁和控制;三是他认为台湾的能源与粮食储备有限,中共只要断绝供应就能实现“国家统一”;四是他认为中共统战部门能直接拿起电话就对国民党立委下达指令。
对于第一点我略有保留。潜艇并非无敌,要面对深水炸弹和自杀式无人潜艇的攻击。潜艇入侵,必然遭到台湾守军的反制,到时仍要经过大规模海战决出胜负,然后才能谈封锁。此外,如果美国的隐形核潜艇在台湾外海游弋,它看得到你,你看不到它,中国潜艇也只能逃命。
中共一旦封锁,如果美国等先进国家的油轮或货轮遭中共潜艇攻击,必然引发中共与西方国家的战争,大战开打中共必然吃亏,所以封锁未必能窒息台湾,反而对中共的风险更大。就此而论,台湾从现在开始,就应向美国进口更多能源与粮食等物资,形成两国海上来往的“惯性”,中共一旦动起封锁念头,就先要面对美国的反制。
关于第二点,我与林和立看法接近,大部分台湾人并未做好抵抗中共入侵的心理和物质准备。俞大㵢举近日数万台湾人自带铲子到花莲救灾,证明台湾人的团结,但守望相助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御敌血性是两回事。更何况,去花莲救灾的人,可能正是护卫台湾投入大罢免的那批人,数万人有热血,千万人仍在旁观,那对抗敌守土仍无帮助。
台湾人普遍厌战,年轻人满足于“小确幸”,早前有街头随访年轻人,问到是否参战,个个“耍手拧头”,都说不会上前线,有人甚至说叫赖清德儿子从美国回来去上战场,仿佛战争发生只与赖清德有关。
台湾人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国民党的媚共路线也缺乏警觉,香港人的遭遇也未引起广泛共鸣。此所以龙应台的“谦卑”说和“同理心”说仍有巿场,郑丽文的“和平是底线”也可以振振有词。国民党在地区和立委选举中占先,早前的大罢免声势很大,而实效为零,这都证明国民党仍有广乏的社会基础,一旦战争打起来,有多少台湾人有抵抗意志,仍旧值得怀疑。
关于第三点,台湾的能源与物资储备不足,一旦被中共封锁,很可能造成内乱,这也不是杞人忧天。有报道称台湾的石油与天燃气储备只够用一星期,不知道是否属实,但如果能源供应中断,岛内生产与生活严重受困,加上国民党作乱,那台湾就没有能力拒敌于国门之外。
关于第四点,现在都很清楚了,国民党早已充当中共的马前卒,依中共的意旨在台湾“搅事”。国民党要员去大陆,经中共高层面授机宜,回台湾后一定会有新“搞作”。把持立法会,为民进党执政制造麻烦,散布疑美论恐共论,千方百计削弱内部团结和抵抗决心。国民党作为中共“别动队”,一旦在下届总统大选胜出,更可以与中共里应外合,彻底摆平台湾人,统一中国。
林和立的观点,有人未必完全同意,但林和立对台湾人面对中共威胁时的处境与心态的担忧,却足以儆醒民进党和台湾的反共志士。现实离众志成城还有很远距离,内部不团结不可能外御强敌,国民党决心做中共内应,一旦执政后果严重。俞大㵢虽然不同意林和立的看法,但现实并没有像他宣称的那么乐观,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面对难题时,不应盲目乐观,也不应盲目悲观,理性一点看,应该在宏观上有决心,在微观上有警觉,那才是积极的态度。老毛有一句名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至理名言——老毛很邪恶,但他很聪明。
当下台湾的外部环境,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至于内部环境,虽然也在进步中,但台湾人七十多年过惯安逸日子,闻战火而色变,人心未齐,军心未壮,并非没有隐忧,所以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一样,都应该尽量避免。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少作内耗,多交盟友,兄弟䦧于墙外御其侮,那才可以有备而无患。
一言以蔽之,台湾远未到做好充份准备抵抗中共入侵的地步,人心未团结,战意涣散,主客观都有软肋,民进党要维护台湾的国家体制,还需下大功夫。林和立的提醒,即使有些话说重了,也足以引起台湾朝野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