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内战胶著之际,北京一改过往的“墙头草”态度,提供先进无人机与军事技术给军政府、切断对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的军事补给。专家指出,中国明显转向的举动是为了防止军政府垮台,好在年底举行一场看似合法的大选,同时让北京在缅甸局势中维持主导地位。
缅甸国防军(Tatmadaw)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于2021年2月1日宣称选举存在违规行为,发动军事政变接掌政权,至今已过了4年多。控制缅甸东南部的武装少数民族“克伦民族联盟”(Karen National Union, KNU)是反对军政府主要组织之一。日经亚洲3日报道,过去,他们往往注意军政府的地面行动,但现在他们也得时时抬头警戒天空,观察军政府是否正出动中国制无人机进行侦察与攻击。
一位接近“克伦民族联盟”高层领导人的消息人士告诉日经亚洲,该组织的前线指挥官承认,军政府“越来越常使用先进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无法被干扰或阻止。”并指出,“他们说这是前线注意到的新趋势,而且很清楚(军政府)若没有外部支持,根本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多名消息人士也透露,军政府升级使用无人机的作战方式,也影响了其他武装势力驻扎在缅甸边境或中部的少数民族社区。一名救援组织协调员表示,“(军政府)在9月下旬持续在(北部克钦邦)3个地区发动攻击,并且动用空中支援与无人机袭击。”
中国政策急转挺军政府输送无人机重塑缅甸内战
研究缅甸问题逾20年的独立分析师马修森(David Scott Mathieson)表示,中国技术的支援强化了缅甸军政府的无人机部署,而这只是北京从去年开始在缅甸政策上转而更倾向军政府的一部分行动。他补充,这种明显的转向态度,宣告中国结束自2021年2月军事政变以来的“观望”(fence-sitting)策略。那段时间里,北京态度模棱两可,同时对新上台的军政府、被推翻地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和部分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提供支持。
马修森指出,北京现在支持军政府的方式,除了提供先进无人机外,还包括努力切断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的军事补给、向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施压要求他们在停火谈判上让步、协助军政府取得军事技术,以及和敏昂莱展现出更多互动。他补充,“中国的技术转移正操纵并改变这场内战的走向,”同时,“中国对活跃在中缅边境附近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所施加的压力,也前所未有。”根据缅甸地方媒体《克钦新闻集团》(Kachin News Group)报道,另一个武装组织克钦独立军(Kachin Independence Army,KIA)就发现最近取得制造无人机的设备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