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嬷天天吃稀饭酱瓜竟肌少症!小心“早餐蛋白赤字”成失能隐形危机健康养生☀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72岁嬷天天吃稀饭酱瓜竟肌少症!小心“早餐蛋白赤字”成失能隐形危机

台湾已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根据内政部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台65岁以上人口数已经突破458万人,占总人口比率19.64%。换句话说,每5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结构的改变,不只是数字上的转换,更意味着医疗照护需求会大幅增加,也提醒大家必须更重视长辈的生活品质与健康。

每年的10月1日是“国际老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这一天由联合国在1990年所订立,目的就是希望全球社会都能更重视高龄人口的生活福祉。对台湾来说,随着高龄化问题加剧,这一天的意义尤其深刻。

别再只吃稀饭酱瓜,营养师:补足早餐蛋白守住行动力

北部一名72岁的阿嬷,她的早餐一直习惯是稀饭加酱瓜,觉得清淡才是健康。然而近年来,她愈来愈常觉得走路不稳,上下楼梯没力,甚至还曾在浴室滑倒,就诊时经新竹台大分院高龄团队检查发现,她的肌肉量已经不足,属于肌少症高风险族群,医师提醒,国人饮食习惯中潜藏着引发肌少症的风险“早餐蛋白赤字”,长期下来会导致肌肉量下降,增加跌倒、失能的风险。

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阿嬷开始在早餐加入豆浆鸡蛋与蔬菜,并搭配简单的弹力带运动。3个月后,她的肌力与平衡感明显进步,走路变得更稳,生活品质也大幅提升。只要及早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改善肌肉健康。

早餐蛋白质别缺席,营养师提醒2份起跳

新竹台大分院老年医学部主任赖秀昀指出,肌少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高龄健康的关键议题之一,因为它会直接影响长辈跌倒、行动力与失能风险。赖秀昀医师指出,临床上遇到许多长辈在就诊时,肌力、肌肉量其实已经明显不足,但往往没有警觉,反而把走不稳、没力气,归咎于“年纪大了”,事实上,这和日常饮食息息相关。肌少症如果没有及早预防,会让高龄社会的失能比例快速上升,也会加重家庭与社会的照护压力。

新竹台大分院营养室主任郑千惠补充,台湾人虽然愈来愈重视蛋白质的摄取,但常常忽略“三餐要平均分配蛋白质”的原则,其中,早餐最容易被忽略。她建议,早餐至少要有2份蛋白质(约14公克),举例来说,一杯200毫升的无糖或低糖豆浆就有1份蛋白质,再搭配一颗鸡蛋或豆类制品、鱼肉等,就能凑足所需量。

而对于素食者来说,更应积极补充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像豆浆、豆腐、坚果等是很好的来源。台湾素食人口将近300万人,更应特别注意蛋白质的补充,维持肌肉健康。

远离肌少症的黄金公式=饮食营养+规律运动

要远离肌少症,不是只有补充蛋白质而已,还需要搭配均衡饮食与运动。郑千惠主任建议:

1.均衡饮食:三餐平均分配蛋白质摄取分量,搭配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果,有助于肌肉修复;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例如鲑鱼、鲔鱼;素食者则可选择亚麻仁子油补充;烹调油最好选择初榨橄榄油、苦茶油、酪梨油等植物油,能降低慢性发炎风险。

2.规律运动:运动能刺激肌肉合成,是维持肌肉量最直接的方法,建议长辈可从简单的肌力训练、结合重量训练和弹力带运动开始,提升平衡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随着台湾进入超高龄社会,“健康老化”不再只是口号,而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课题。早餐蛋白质不足,看似小事,却可能是导致肌少症的隐形危机。饮食与运动都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保健投资,只要从每天的第一餐开始,把蛋白质补足,搭配简单运动,就能有效维持肌肉健康,降低跌倒与失能风险。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早安健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