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虚的,咱就唠点大实话。你杯子里的那点叶子,门道比你想的深。下面这24条,都是我这些年跑茶山、被茶农怼、交学费踩坑换来的,今天一次性倒给您
1.普洱那层棉纸,真不是包装艺术
透气!不透气它后发酵个寂寞?塑料纸包一年,准馊。
2.湖北“老青茶”听着小清新,其实是黑茶
人家属于黑茶类,压砖用的,别被名字骗去煮奶茶,煮完哭都来不及。
3.普洱老家主要在版纳、临沧、普洱三大茶区!
普洱市是重要的集散地和产区之一,但核心产区在西双版纳(尤其勐海)和临沧。就像义乌不等于义乌产全世界小商品。
4.碎银子、老茶头=边角料Pro Max
都是渥堆时候结块的副产品,本来要筛掉,商家一包装,秒变“稀缺口粮”。别当传家宝囤。
5.“工夫茶”≠“工夫红茶”
一个是你手冲的技艺(功夫),一个是红茶品类(如滇红工夫),别在潮汕人面前混着说,会被翻白眼。
6.茶树开花,花还能泡!
茶花清甜,比菊花茶少一股药味,云南人当凉茶喝,你那儿估计当景观植物。
7.7262不是验证码,是熟茶身份证
前两位厂(勐海厂),中间年份(72年研发配方),后两位等级批次(6级料,2号批次)。我以前还以为是啥暗号研究半天
8.生普放100年也变不了熟普
陈化是氧化为主,熟茶是人工渥堆微生物发酵,两码事。就像腌黄瓜变不成泡菜。
9.茶汤泡沫是茶皂素,不是锅没刷干净
天然表面活性剂,消炎用。泡沫多?恭喜你买到活性物质高的。不是茶碗洗洁精没冲干净哈
10.版纳勐海县=普洱茶宇宙中心之一
老班章、老曼峨、南糯、布朗、贺开……顶级山头扎堆,茶季堵车比上下班高峰期还夸张。
11.好茶带梗,不是残次品
乌龙、普洱、白茶里老梗增甜增耐泡,全芽头反而寡淡,像吃纯瘦肉柴得慌。
12.茉莉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
关键看窨几次(让茶吸花香次数),花只是临时工,茶叶才是正式工,别本末倒置。
13.喝茶缺钙?谣言!
草酸含量不如菠菜一根腿毛,除非你一天干嚼一斤老叶子。
14.乌龙茶=青茶,别再问区别
台湾等地叫青茶,福建等地叫乌龙,就像番茄和西红柿,一个东西俩名儿。
15.龙井“糙米色”才是老钱风
翠绿那种八成是机器提香或杀青不足,真正手工辉锅到位,颜色黄绿带“糙米色”,但豆香/板栗香爆棚。
16.黄茶存在感低,但闷黄工艺绝
轻微发酵(闷黄),比绿茶醇,比白茶厚,冷门到卖茶小妹都懒得介绍。
17.冰箱不是万能仓库
绿茶、清香乌龙可以进,普洱、白茶、黑茶进去等于“冻龄”,后期转化直接罢工。
18.茶具选择困难?白瓷盖碗万能
不吸味、好控温、便宜耐摔,新手神器,唯一缺点是烫手,练铁砂掌专用德化白瓷、景德镇瓷和醴陵瓷都很不错
19.小产区茶,名气小但性价比高
舒城小兰花、紫阳毛尖、汀溪兰香……名字拗口,但对钱包友好,适合当口粮茶。
20.红茶“冷后浑”不是坏了
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低温抱团(络合沉淀),加热就散,跟藕粉一个道理,是好茶标志!
21.等级≠好喝
有的地区一级就是顶配,特级反而商业炒作或采摘标准不同,舌头不会骗人,别迷信包装。
22.存茶不是供着就行
普洱、白茶要适度通风(非强对流)、避光、干燥、无异味,地下室+密封不当的纸箱=霉菌培养皿,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
23.生普像绿茶?熟普近黑茶?工艺决定性格!
生普杀青晒青,像晒青绿茶但可长期转化;熟普渥堆发酵,工艺类似黑茶。一个清爽一个醇厚,别混着泡。
24.水温100℃不是洪水猛兽
除了极嫩绿茶(80-85℃),其他茶(乌龙、普洱、黑茶、老白茶、红茶)都能沸水冲,关键在快出汤。怕苦?手速练起来!
最后一句话:
茶这玩意儿,说到底是你和叶子之间的私事。别人说破天,不如自己烫一回嘴。今天先唠到这儿,鱼鱼去喝口茶降降火。[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