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85大学毕业生哭诉找不到工作。(视频截图)
中国青年失业率近年来备受关注,尽管中共当局表面上推行了一些政策,但民众却看不到任何成效。
在中国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大学生哭述找不到工作的视频,当中有很多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连找一份固定的服务员的工作都很难,更不要说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不少人直接提出:这年头是否还有读大学的必要?据中共官方数据,中国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从7月份的17.8%上升至18.9%,创下统计方式变更后20个月以来的新高。
中国青年失业率在2023年4至6月连续三个月超过20%,6月更达到21.3%的历史新高。
中共随即暂停对外公布青年失业率。
中共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失业率变化规律来看,每年进入7月、8月毕业季,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会出现季节性上升;随著毕业生逐渐找到工作,失业率将会逐步下降。
中国青年失业率不断创下新高,凸显当下的就业情势没有缓解迹象,而是严峻。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年增43万人,显示就业市场压力巨大。
青年毕业生的“找工难”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做餐饮服务员、摆地摊、送外卖的新闻层出不穷。
“全职儿女”这样用以掩盖高失业率的新名词也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词,待业在家的青年人被粉饰为“全职陪伴父母”,用以缓解社会矛盾。
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中国高校开始通过鼓吹“灵活就业”来美化数据。
在中国网络,许多年轻发布视频讲述他们找工作的艰辛。
一名女博主在镜头前哭诉:“家人们啊根本好不到工作呀,辛辛苦苦读了985大学生,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我妈摆摊供我上大学,我大学毕业出来,结果就是摆摊卖冰激凌,说出来我自己也有点心酸”、
“从我拿毕业证后来杭州找工作,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了,但是实在找不到工作,就真的要睡马路了”、“这年头究竟还有没有必要上大学,十几年的寒窗交了一麻袋的钱,买了一麻袋的书,毕业了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我是25届的毕业生,今天来深圳的第十天,找不到工作,根本找不到工作。除了电话销售,各种性质的销售、客服,一些所谓的文化公司、传媒的主播,没有了……”、“现在找工作的是太难了,北大的同学毕业即失业”。
一位匿名的2023年毕业生告诉BBC,“以前大家找工作依赖校招或者春秋招,我毕业的时候没有工作,辅导员要我开一个抖音帐号,然后在我的‘毕业去向’上写了‘灵活就业’。有了一个抖音帐号我就变成了有工作的人,没工资也没关系。”毕业两年里,她换了两份工作,但都不令她满意,因此她一直是待业状态。
一名清华毕业生说:“现在别说985了,我身边好多清华毕业的都说找不到工作”。
就业困境不仅蔓延至基层岗位和普通大学生,连顶尖学府的博士毕业生也难以幸免。
浙江大学文科博士应届毕业生、30岁的女博主“自然卷卷”不久前讲述自己找不到工作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广传。
她说,“我已经完全没有工作。
我真的很想问,到底是谁在说‘985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一定很好找工作’。”
一名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网络表示自己找不到工作,只得去摆摊,她说:“要是这四年本科如果我没有上的话,我这四年都省了十几个W(万)啊,我当初如果直接跟我妈去摆摊的话,我现在都可能混的风生水起了。”
而她的视频因为浏览量大,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她,要求她删除视频,并且还特别录制了一个视频表示道歉,她说:“本科毕业摆摊我只是个例,由于头脑简单,视频导播量非常大,影响非常恶劣……应该要尽校友义务,从自身找原因”。
一名医科大学毕业生诉说自己找不到工作,毕业后摆摊求生。由于浏览量大,影响大,被学校老师要求删除。(视频截图)
针对多年来年轻人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中共虽然推出了一些政策,但是完全不起作用,于是效仿文革末的“上山下乡”,当局和习*近*平号召年轻人到农村找工作,到农村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为农村引进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然而,城乡差距是中共从建国以来至今都没有解决的难题。
农村没有工业,商业活动落后,加上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严重缺乏,完全无法与城市相比,连农村的青壮年都纷纷往城市找工作,农村根本就没有向大学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的条件,所以鼓励年轻到农村,企图以此减缓年轻人的失业,到头来只是一句空话,外界认为这是要年轻人到农村“自找苦吃”。
有专业人士指出,此举说明习*近*平似乎还是停留在毛泽东时代的思想动员水准上,鼓励年轻人“无私奉献”,这必然导致上述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也暴露了中共和习*近*平权斗有术,治国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