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饭后胀气、腹部闷痛可能只是肠胃消化不良,但其实这样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健康危机。台北一位年近六旬、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妇人,近3个月来常常一吃完饭就胀气、上腹闷痛,还以为是胃病问题。
直到有天出现右上腹剧痛并高烧,经紧急送医被诊断出急性胆囊炎,住院打抗生素治疗后稍微好转,就先返家休养。没想到一个月后病情恶化,再度腹痛,还出现黄疸、尿液颜色变深、反复高烧畏寒,甚至出现嗜睡症状。入院后医师检查发现,她其实是“胆结石卡住胆管导致阻塞,引发胆管炎”,所幸经腹腔镜手术后才逐渐恢复,病况逐渐稳定。
胆结石阻塞严重恐酿败血症,勿将症状误认胃痛延误就医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一般外科主任王俞杰指出,大约八成的胆囊炎患者,都是因胆结石阻塞引起的。门诊时遇到很多患者会以为自己是胃痛,但一直吃胃药却没改善、照胃镜看起来也正常,以致延误就医时机,结果其实是胆结石作怪。
胆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根据文献指出,肥胖、女性、40岁以上及有生育经验者为较常见高危险群。以美国为例,至少有10%的成年人患有胆结石,其中高达75%为女性。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胆汁的功能为乳化脂肪,当饮食中摄取到有脂肪的食物时,胆囊就会收缩分泌胆汁,将胆汁经由胆管送入肠道来帮助水解或吸收。但若胆囊内胆汁长期太浓或流动不顺,可能因体质问题,容易形成结石。
依据美国梅约诊所(Mayo Clinic)的资料显示,可能导致胆结石风险增加的因素有:
女性
年龄40岁或以上
超重或肥胖
久坐
高脂饮食
高胆固醇饮食
低纤维饮食
胆结石家族史
糖尿病
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或白血病
体重减轻过快
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治疗药物
患有肝病
这些结石一旦阻塞胆囊或胆管,就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例如阻塞胆囊出口造成急性胆囊炎、若卡在胆管中就可能导致黄疸或急性胆管炎。更严重时,细菌上行感染到肝脏却未及时控制,甚至会恶化成败血症。
远离胆结石风险,梅约诊所4个生活建议
王俞杰医师提醒,如果健检发现有胆结石,但没有明显症状,可以先观察;但一旦出现饭后右上腹痛、黄疸、灰白便或急性发炎,就要及早治疗。必要时的治疗方式是胆囊切除手术,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反复发作和并发症。
他也发现,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疾病,常常因油腻的饮食发作,平时应避免过度油腻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并定期健检,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方式。
美国梅约诊所(Mayo Clinic)则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可减少胆结石风险:
定时规律用餐:尽量每日坚持规律的用餐时间。隔餐或禁食可能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慢慢减轻体重:减轻体重,请慢慢来。快速体重减轻可能增加胆结石的风险。目标是每周减轻约0.5~1公斤。
多吃高纤维食物:饮食中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和超重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透过减少每天摄取的卡路里和增加身体活动量,努力达到健康体重。在达到健康体重后,继续健康饮食和不间断的运动,努力维持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