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智库示警:美大型无人机“包围” 将成未来抵近侦察主力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共智库示警:美大型无人机“包围” 将成未来抵近侦察主力
作者:

中国半官方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发布最新观察报告,指近年来美国军方在南海及周边地区大幅增加无人侦察平台部署。图:翻摄scspi.org

中国半官方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South China Sea Probing Initiative,SCSPI)16日发布最新观察报告,指近年来美国军方在南海及周边地区大幅增加无人侦察平台部署,以RQ-4“全球鹰”(Global Hawk)、MQ-4C“海神”(Triton)及MQ-9“死神”(Personification of Death)等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主力,构建多维情报、监视、侦察与打击网(ISR-Strike)。这些无人机凭借长程滞空、模组化感测器及低风险高频次出动优势,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前沿部署的核心力量,目前约占对中国近程空中侦察任务的30%,未来可能成为美军对中国侦察的主力。

根据SCSPI观察,RQ-4全球鹰由美国空军操作,时速644公里,航程约2.5万公里,续航力达36小时,具备洲际作战能力。其配备合成孔径雷达(SAR)、光电/红外线感测器(EO/IR)及信号情报(SIGINT)系统,可进行广域高空持续侦察。主要由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第4侦察中队运营,2023年1月曾短暂部署至新加坡樟宜基地,5月则转至日本横田基地,支援印太地区作战能力。

美国空军RQ-4全球鹰无人机。图:翻摄US Air Force

SCSPI指出,MQ-4C海神隶属美国海军,可在1.7万米高空滞留逾30小时,时速610公里。其AN/ZPY-3多功能雷达提供360度全天候监视,24小时内可覆盖700万平方公里海域或陆地。2020年初,两架MQ-4C首次部署至关岛,隶属第19无人巡逻中队,2021年5月短暂进驻日本三泽及岩国基地,2023年9月再次部署关岛,2024年5至10月增派至冲绳嘉手纳基地。2020至2025年7月,MQ-4C在西太平洋累计231次出动,飞行2200小时,平均任务时长9.6小时。

美军MQ-4C海神无人机。图:翻摄US Navy

而由美国空军及海军陆战队操作的MQ-9死神,时速482公里,续航力达30小时(侦察任务)或23小时(满载武器)。2023年3月,MQ-9首次部署至菲律宾巴萨空军基地(Basa Air Base),支援“肩并肩”(Balikatan)军演及第二托马斯礁(Second Thomas Shoal,中华民国称仁爱暗沙)监控。2023年11月起,8架MQ-9长期部署嘉手纳基地,隶属夏威夷第3无人机中队,2025年8月转为无限期部署。美国并计划2025年在南韩空军基地展开MQ-9长期轮换部署。另外,美国国务院于2020年11月3日批准向台湾出售4架MQ-9变型MQ-9B“海上卫士”(Sea Guardian)无人机系统,预计首两架将于2026年交付,其余两架于2027年完成,2029年底完成整体系统建置。

美军MQ-9A无人机。图:翻摄US Air Force

SCSPI分析,美军透过RQ-4的战略预警、MQ-4C的广域监视及MQ-9的战术支援,构筑层次分明的无人机侦察网,部署基地与数量持续增加,未来活动频率可能“比肩”或超越有人驾驶侦察机,成为抵近中国侦察的空中主力。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新头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7/2278598.html